十识是指佛教中的十种心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藏识、心识。其中,前六识分别为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第七识是自我意识,第八识是储存记忆和种子识,第九识是雷马(lima)识,即一切心识,第十识是阿陀那识,即因果识。十识之间的关系...
第九识:庵摩罗识(Amala-vijñāna),也被称作“清净识”或“白净识”。它超越了阿赖耶识的染污性,象征着如来藏的清净本性,因而成为成佛的重要依据。第十识:一切一心识(或称“一法界心识”)。这一识境标志着彻底超越了个体心识的限制,与法界全体达到合一的境界,即实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终极实相。...
第九识(性识/庵摩罗识):代表纯净无染的真如本性,是超越业力束缚的“法身”,即众生本具的佛性潜能。 第十识(一念真心):圆满觉悟的佛果状态,此时个体彻底消融“我执”,与宇宙真理完全合一。需注意的是,部分经典将第九识等同于第十识,认为两者皆是佛性圆满的不同表述。 四、十识...
一掌经的十识论,是唐代密教选僧的一种论法,但对于世人也有指导作用,十识分别指方丈识、菩提识、通天识、消灾识、佛法识、善知识、福禄识、起家识、成就识、三合识。《达摩一掌经》又有人称为《一掌经》(或达摩一掌金),是唐代一行禅师所作。一掌经虽为定欲出家之人的善恶智慧,但是后来经...
一掌经论命,还有以十识区分人的愚痴智慧的方法,这也是佛家从万千的命例中以生年和生月对照总结归纳出来的,虽不尽科学,但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研究。1、天通识 天通之识寿主高,一生衣禄得坚牢 气象人尊多近贵,四柱犯重命必夭 2、三合识 三合之识有小灾,命限祸来行重灾 若人犯此多和顺,只恐家中不...
一掌经的十识分别指的是方丈识、菩提识、通天识、消灾识、佛法识、善知识、福禄识、起家识、成就识、三合识。方丈识:可能代表着对广阔世界或精神领域的认知和领悟。菩提识:菩提意为觉悟,因此菩提识可能指的是对佛教智慧或人生真理的觉悟和理解。通天识:可能象征着超凡脱俗、洞察天地万物的能力。消...
一掌经的十识论,为唐代高僧一行禅师所传,是佛家选僧的一种论法,然而同样对于众人皆有指导作用。十识与人的前世宿根相关,能体现人今生的思想、能力、成就。假如能有一、二识就有善根,可以出家、在家持斋,假如全无,则切莫剃度。细细琢磨,或有所得。
十识 摘自:佛学大词典 即于八识(眼识心、耳识心、鼻识心、舌识心、身识心、意识心、末那识心、阿梨耶识心)外,加上多一识心(一切一心识)及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共为十识。性灵集卷七称之为十虑。十识有三种: (一)真如门之十识。即八识加上多一识心及一一识心。依释摩诃衍论卷二载,十识中,...
一掌经的十识分别指的是以下这些:方丈识:就像是个小向导,能帮你认清方向,找到内心的那片宁静之地。菩提识:它是智慧的种子,能启发你的悟性,让你在修行路上越走越远。通天识:好像是一扇通往天际的大门,能帮你窥探到宇宙的奥秘。消灾识:就像是个守护神,能帮你化解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和灾难...
十四、十识分看人愚痴智慧: 十识者看人有此十识方可出家,如无一识者纵出冢亦不能受佛教:罪孽深重,无有善根,即佛亦难度化,何况于憎乎。 1、天通识: 天通之识寿主高,一生衣禄得坚牢 气象人敢多近贵,四柱犯重命必夭 2、三台识: 三合之识有小灾,命限祸来行重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