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
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
《⼒》教学设计篇1 ⼀、教学⽬标 1、知识⽬标:理解⼒的概念,知道⼒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物体和受⼒物体;知道⼒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2、能⼒⽬标:培养学⽣初步的观察能⼒,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和应⽤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三)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既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将力作用在坚硬的物体(如:玻璃、桌面等)上物体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课后小制作,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板书设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
《力》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 学 过 程 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小丽同学推门进教室,拉开椅子,提起书包放在桌子上,翻开书本准备学习 思考:1、小丽同学在做以上这些动作时,手臂肌...
《力》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力教学设计(最新8篇)《力》教学设计篇一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物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3、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
一、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 2、力的测量 (1)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教学 后记 (反思) 《力》教学设计 篇2 一:学目标: 1:识字6个,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依据课文内容猜想等方法理解"魅力,褴褛,绅士,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等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等方法体会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
这种简化的图叫力的示意图。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 练习:课本p15:4 作业:a作业本p4、5 备注 板书设计: 一、 力的三要素 二、 力的图示 1、 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2、 力的大小画法 3、 力的方向的画法 4、力的示意图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