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Fujino et al. 1951) Sakazaki et al. 1963是革兰氏阴性的菌棒状、弧状、卵圆状无芽孢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能利用蔗糖和乳糖,不产生硫化氢,氧化酶试验呈现阳性,赖氨酸脱缩酶和鸟氨酸脱缩酶试验呈现阳性,二精氨酸脱缩...
1.腹泻: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腹泻,通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腹痛。 2.发热: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高达38°C或更高。 3.皮肤伤口感染:如果副溶血性弧菌进入人体之后通过皮肤创口侵入,则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脓液分泌等症状。 4.脓疱病:在某些情况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还可能引起一种名...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人群带菌者对各种食品的直接污染。沿海地区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及渔民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率为11.7%左右,有肠道病史者带菌率可达31.6~88.8%。间接污染,沿海地区炊具的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率为61.9%,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用前加热不彻底或者生吃,或熟制品受到带菌者、...
病情分析:副溶血弧菌肠炎是由于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引起的一种细菌感染。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体: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河口水域。这种细菌在温暖的盐水中生长迅速,尤其是在夏季和早秋时期高发。 2.污染源:未经充分煮熟的海产品是主要的污染源。这些海产品包括牡蛎、蛤蜊、螃蟹...
副溶血弧菌又称肠炎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肠炎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的栖息地在海水中。如果食用了遭此菌污染的海鲜,会引发食物中毒。在台湾、日本及东南亚,每年都有相当多的病患因食用被肠炎弧菌污染的海鲜而发生食物中毒,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所以副溶血孤菌肠炎...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呈多种形状,比如弧状、杆状、丝状等,主要栖息地...
副溶血弧菌是革兰氏阴性的菌棒状、弧状、卵圆状无芽孢菌。在临床上通常不存在治疗副溶血弧菌的首选药物。一般可以选择盐酸克林霉素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氧苄啶片等药物治疗。 1、盐酸克林霉素片:属于广谱类抗生素,能够将细菌杀死并且阻止生长和繁殖,减轻或消除感染的症状。 2、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通过抑制细菌的DNA...
副溶血弧菌:海洋生物的隐形杀手 🌊 副溶血弧菌,学名V.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的弧菌,常见于海洋环境中。它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使其在实验室和临床诊断中尤为重要。 形态与染色 🔬 副溶血弧菌是革兰阴性菌,呈直或微弯的杆菌形态,无荚膜,也无芽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它们会形成一端的单鞭毛。
⑵副溶血弧菌有肠毒素作用,造成对虾消化道组织损伤,回肠糜烂,胃黏膜炎,甚至肝胰脏、消化功能紊乱; ⑶副溶血弧菌产生脲酶,使对虾肠液积聚产生肠道积水,严重者可能出现拉白便现象; ⑷副溶血弧菌的胞外产物可使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生长速度慢,以致易引发其它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