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Fujino et al. 1951) Sakazaki et al. 1963是革兰氏阴性的菌棒状、弧状、卵圆状无芽孢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能利用蔗糖和乳糖,不产生硫化氢,氧化酶试验呈现阳性,赖氨酸脱缩酶和鸟氨酸脱缩酶试验呈现阳性,二精氨酸脱缩...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呈多种形状,比如弧状、杆状、丝状等,主要栖息地...
副溶血性弧菌为弧菌属的细菌,具有嗜盐性,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的沉淀物、鱼虾类和贝壳及盐渍加工的海产品中。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也可引起伤口感染和菌血症。该菌于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的,是我国沿海地区及海岛食物中毒的最常见...
副溶血性弧菌通常被称为嗜盐弧菌。这种细菌在海洋环境中较为常见,因其能在高盐环境中生长而得名。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海洋细菌,它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在食用了受污染的海产品后。这种细菌能在冷藏条件下存活,但加热至80摄氏度以上可以将其杀死。感染后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严重时...
副溶血弧菌是革兰氏阴性的菌棒状、弧状、卵圆状无芽孢菌。在临床上通常不存在治疗副溶血弧菌的首选药物。一般可以选择盐酸克林霉素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氧苄啶片等药物治疗。 1、盐酸克林霉素片:属于广谱类抗生素,能够将细菌杀死并且阻止生长和繁殖,减轻或消除感染的症状。 2、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通过抑制细菌的DNA...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称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后引起的胃肠炎通常是自限性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患者腹泻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和低热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病程一般2~3天,恢复较快,平均潜伏期为17小时。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可能会...
1.抗生素治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类型的抗生素来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出单一或者联合用药。 2.补液治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因为腹泻、呕吐等症状失去很多水分和电解质,需要进行补液治疗,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3.营养支持:在感染期间,营养摄入对于恢复健康非常...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致病性嗜盐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1]。 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子主要其产生的肠毒素及耐热性溶血毒素,这两种毒素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且极易致病。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见吗? 比较常见。 检测数据显示 ,我国 2011~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