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于闻中入于亡所原文“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句话通常与佛教经典《楞严经》或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相关联。这句话在描述观音菩萨或其他修行者通过耳根闻性(即听觉)作为入道之门,进而达到超越世俗、洞察自性的境界。 初于闻中:意指修行者最初是从听觉(闻性)入手,通过专注于...
一、初入闻中就上道了 我们上道的标准就是初入闻中。你想一想,你只要到了初入闻中,守住耳根闻性,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是不是进入一心不乱了?你不守着耳根闻性,在那大喊大叫,装着念佛,你念多少年也只种点善因,你进入不到一心不乱。因为耳根闻性就是一心不乱。 你守着耳根闻性,你打坐就能够进到明心见...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观世音菩萨以观世间的声音而入道,故名观世音,最初以听闻的方式而入流,故曰“初入...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个“闻”,是闻的智慧。从什么闻呢?本来鼻子闻香味也叫闻,这个闻是“耳根”。耳根,这种闻的智慧要怎么样闻呢?要向内闻,不要向外闻,不要跟着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
《楞严经》“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 虚空有缘于2023071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278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现摘录一段憨山大师楞严经通议“入流亡所”:议曰:此观音耳根圆证也!于音言观,则已不用耳闻矣!所师之佛名观音者:显法有所本也!从闻思修者:谓从闻中思而修之也!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等者:即前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六根顺流奔境,故随情造业,今于耳根思修,则不缘外境矣!入流...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楞严经》中对观世音菩萨因地修行方法的介绍。@微博佛学 û收藏 34 21 ñ60 评论 o p ...
意思就是:刚开始时陷入困境或有一些障碍,最终是要半途而废或不愿思考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正是从闻性下手。“初”指最初下手之处,“闻中”就是在闻性之中。“入流”,驰求声音叫作出流,不听外声返闻自耳的能闻之性叫作入流。“亡所”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眼睛看见红花绿叶,...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这里的「闻」, 不是我们平常说的 能闻这种妄觉—— 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 我能闻(此是闻外尘), 是往外攀缘, 这个能闻是妄觉; 然后听到的这个声音 叫所闻(外之所——六尘), 这是妄缘(所缘), 然后产生这个耳识叫妄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