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de)闻性,...
即「入流」,即合觉; 然后停止对声音的攀缘, 慢慢地把外部的世界放下, 即「亡所」,即背尘。 所入既寂: 「所」和「入」 这两个方面, 「所」 是外部的境界安静下来了, 对我无影无踪了, 再也没有执著了, 也不会通过头脑里法尘 去打妄想了。 「入」, 就是把心定在本处。 你别以为「入」 是还有什...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观世音菩萨以观世间的声音而入道,故名观世音,最初以听闻的方式而入流,故曰“初入...
一、初入闻中就上道了 我们上道的标准就是初入闻中。你想一想,你只要到了初入闻中,守住耳根闻性,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是不是进入一心不乱了?你不守着耳根闻性,在那大喊大叫,装着念佛,你念多少年也只种点善因,你进入不到一心不乱。因为耳根闻性就是一心不乱。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正是从闻性下手。“初”指最初下手之处,“闻中”就是在闻性之中。“入流”,驰求声音叫作出流,不听外声返闻自耳的能闻之性叫作入流。“亡所”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眼睛看见红花绿叶,这些花叶就是所见,耳朵听到钟鸣鼓响,这音声是所闻,肉味是舌根所尝,孔子听了音乐,三月不...
小提示:"自谓初于闻中,驴年入流亡所。"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流亡:(动)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海外|~政府。[近]逃亡。 入流:1.合乎时代潮流。2.达到某一档次、级别。3.旧官制。 小提示:"自谓初于闻中,驴年入流亡所。"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就是收摄身心,把身心都收回来,不要向外驰求,不要向外去找东西。要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返回来闻自己的性。所以最初在这个闻中,“入流亡所”,什么叫“入流”呢?就是向里回来闻这自性,闻这圣人的法性流。“亡所”,把所有外边的尘,这六根、六尘的境界都忘了,这叫“亡所”。
入流亡所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一个次第。当我们的心契入声音之流的时候“所”即消亡,通常我们以为声音是从某个地方流出来的,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坚固执持了这个认知,止于这个认知,没有随着音流走。其实当我们随着音流 - 大医无相于202
所师之佛名观音者:显法有所本也!从闻思修者:谓从闻中思而修之也!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等者:即前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六根顺流奔境,故随情造业,今于耳根思修,则不缘外境矣!入流者:返流也!谓逆彼业流。返观闻性,则不由前尘所起知见,而闻性现前,尘境遂空,故曰: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