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世称蕺山先生。他是明末的理学家、儒学大师和抗清名臣。刘宗周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天启年间官至礼部主事,因疏劾魏忠贤、客氏被削籍。崇祯年间,他曾任顺天府尹、左都御史等职,因论救姜埰、熊开元遭革职。福王监国时,...
刘宗周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的三次革职、一次辞官和最终的绝食而亡,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明末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缩影。作为明末儒学大师和抗清名臣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刘宗周,其忠诚与担当精神、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六、精...
▲刘宗周画像一、出居水心庵根据《蕺山刘子年谱》记载:刘宗周在获悉清兵破杭州后即绝食,弟子张应烨激劝宗周要死也要“择一块干净土死”。先生听之有所动:“姑且从子出城观变”,于是于“六月十七日辰时,先生辞家祠,出居郭外之水心庵”。水心庵成为了刘宗周殉节抗争的净土,...
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因为曾经讲学于蕺山,所以又称他蕺山先生,是明代儒家学者中,最后一位杰出有成的重要人物。 刘宗周画像 蕺山先生事略 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因为曾经讲学于蕺山,所以又称他蕺山先生。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宗周二十...
在明朝末年,一位儒家大师以直言敢谏的胆识,不畏权贵,坚持原则,最终走向绝食殉国的悲壮结局。这位鲜为人知的英雄,就是刘宗周。他的一生坎坷多舛,宛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坚韧之星,独自闪耀着。一、仕途坎坷 刘宗周,浙江绍兴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寒,却凭着勤学苦读的毅力,于万历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年方24岁。然而,...
《人谱》是明代理学大家刘宗周的重要哲学著作,“人谱”,顾名思义,就是教人如何做人之谱,进一步而言,就是教人如何从普通人渐变为圣人的参习手册。刘宗周在《人谱》中详细探讨了人的本性、做人要旨以及如何通过自省迁善改过完善道德的具体方法,为学者提供了明确的进学阶次和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指导意义很强。
刘宗周在崇祯帝期间,多次劝说崇祯帝革除前朝弊政,修德治心,近儒臣,这样的劝谏,在当时来说,根本不可能改变局面。刘宗周还建议追求君子“有天德者然后可以语王道”的慎独境界。对此,刘宗周的建议还没完,刘宗周还建议崇祯帝每天“讲求二帝三王之学”,给皇帝恶补历史,汲取历代亡国之君的经验教训。刘宗周这样的建议...
刘宗周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对于蕺山的学术成就,世人以“宋明理学的殿军”誉之,他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划上了完整的句号。蕺山以其学治世,并没有实现他的最终理想,而带着无尽的遗憾绝食而死。此种“殉道”从文化价值之意义这一层面而言,鲜明地表现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思想特质。而他穷尽毕生之力倡行儒家传统之“人治”...
《白话明史》·刘宗周传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他的父亲刘坡是一个童生。他的母亲章氏怀他五个月时他父亲死了。生下宗周后,家里酷贫,章氏把他带到外祖父家里养育。后来因为宗周的祖父老而且生病,他回去侍候,挑水砍柴,煮药烧粥。但是宗周身体虚弱,母亲常常忧念他,放不下心,终于生了病,又因为家里穷,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