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三年教育计划的第一年计划中明确指出:“本年冬季,再举行冬学运动,此运动要把上年度的单纯开办民众学校的小范围扩展成为识字班,读书会,农牧常识研究班,妇女读书会,小先生制等多方面的工作,以推广效能。”仅从1940年冬学运动参与...
冬学运动是指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对识字不满1000个、年龄在15—45岁(妇女至35岁)的根据地群众进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原则是坚持说服教育,做思想工作,使其自愿参加。大多由村政府组织的文教委员或临时组成的冬学委员会主持,并递次受村文教委员、区文教助理员、县民教科、区教育处、边区政府教育厅的间接领导。冬学教育时间...
1938年5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后,于年底进行了第一次冬学运动,“动员差不多20万男女受了冬学的训练,在政治上、文化上,都有显著的进步,是边区消灭文盲的初步工作”(孟绥之:《战时的山东教育》,《教育月刊》复刊第4卷第12期)。但由于动员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没有造成群众普遍入学的热潮,且教材杂乱,...
本文从基层传播的角度分析冬学运动所具有的多重政治和社会功能,冬学教育本身成为一种传播媒介,使得农村社会化和公共化。这种以行政组织和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冬学运动,让基层空间变成流动性的弹性空间,借此完成生产、征兵、基层管理等多重职能,也帮助遭受压迫的妇女突破封建的枷锁,改变观念,移风易俗,走出家庭,参加生产。
本文从基层传播的角度分析冬学运动所具有的多重政治和社会功能,冬学教育本身成为一种传播媒介,使得农村社会化和公共化。这种以行政组织和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冬学运动,让基层空间变成流动性的弹性空间,借此完成生产、征兵、基层管理等多重职能...
摘 要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为了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巩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于是就在抗日根据地广泛地开展了冬学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冬学运动,不仅推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改造工作,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因此,今年整个冬季,我们必须在华北农村(不论老区新区)广泛地开展热烈的冬学运动。今年冬学的目的与任务,就在于通过冬学运动,从积极方面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启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冬季工作完成,并引导群众积极地去进行生产建设,巩固华北,为明年的大生产运动准备基础。
《全省冬学运动方案》是1942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通过的扩大群众运动方案。全省冬学运动方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于1942年10月 15日通过,同年11月 7日《大众日报》转载。《方案》规定了冬学运动的方针、任务、要求、组织及具体布置问题,约5千字。要求在现有的群众工作基础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
舆情忻州5月21日消息 冬学是利用群众冬闲时间举办的农民夜校,是一种向农民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的活动场所,是抗战时期五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台有史以来有组织、有领导,规模最大的农民教育运动。民国27年(1938)冬,抗日民主致府发动组织农民办冬学,一面学习文化,一面进行抗日动员和宣传,《抗敌报》发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