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基层传播的角度分析冬学运动所具有的多重政治和社会功能,冬学教育本身成为一种传播媒介,使得农村社会化和公共化。这种以行政组织和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冬学运动,让基层空间变成流动性的弹性空间,借此完成生产、征兵、基层管理等多重职能...
冬学运动兴起之时,陕甘宁当时的目标是兴办500个左右的冬学,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完美的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据统计当时“一共开办冬学619个,学员一共有10337人”[2]从1938年开始,冬学运动开始向其他抗战根据地发展,走出了陕甘宁地区,到1938年冬,“边区冬学数目总计为3966处,学生达到181812人”[3]。但...
随着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冬学运动大大开展起来,冬学学员大量增加。1939年学员总数为39万余人,比1938年增加近1倍。此阶段,在中共山东分局指导下,成立了县、区、村冬学运动的专门领导机构——冬学运动委员会,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为首,联合群众团体、当地驻军以及热心教育的开明绅士共同组成。 1941年至1943年...
因此,今年整个冬季,我们必须在华北农村(不论老区新区)广泛地开展热烈的冬学运动。今年冬学的目的与任务,就在于通过冬学运动,从积极方面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启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冬季工作完成,并引导群众积极地去进行生产建设,巩固华北,为明年的大生产运动准备基础。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建设的同时,在文化教育建设中开展了冬学运动,有效地利用这一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对于提高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提供了有益经验。
1949年10月15日,县政府根据华北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开展冬学运动的有关指示和专署的安排,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冬学运动。以行政村为单位选聘教师,300户以下选聘一名,300户以上选聘两名。要求有相当文化水准,热情积极肯负责,成分非地富阶层,男女不限,青年者优先,并由区村干...
《全省冬学运动方案》是1942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通过的扩大群众运动方案。全省冬学运动方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于1942年10月 15日通过,同年11月 7日《大众日报》转载。《方案》规定了冬学运动的方针、任务、要求、组织及具体布置问题,约5千字。要求在现有的群众工作基础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
抗战期间晋绥边区广泛开展的群众性冬学运动在扫除文盲、提高群众文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基层文化需求的高涨,从而“创造”了大批“听众”和读者,为报纸与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由此真正意义上的群众办报才成为一种可能。 ——以《抗战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
延续与转变:建国初期的冬学运动(1949-1956年)共3篇延续与转变:建国初期的冬学运动(1949-1956年)1 延续与转变:建国初期的冬学运动(1949-1956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体育运动开辟了崭新的时代,冬季运动也得以广泛发展。在建国初期的时期,中国的冬季运动虽然还面临诸多困难,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