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步骤及配合 1、患肢常规消毒, 铺巾后,包裹患肢并分别用无菌绷带包裹,递23号刀片,逐层切开皮肤、筋膜,经肌肉间隙入路钝形分离臀部肌肉,达髋关节囊,切除关节囊、“工”型切开关节囊。 2、暴露手术野(常规准备髋臼拉钩、小S拉钩、钉耙)。 3...
图文详解 | 尺骨入路 01 尺骨入路 前臂的所有手术入路以尺骨的显露最简单,可以显露其全长。神经间平面位于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两肌均附着于尺骨皮下缘的腱膜,因而极易显露。 由于两肌共同附着于腱膜,所以在肌起点处很难分离它们,神经间平面也很难辨认,通常要在腱膜上...
远外侧入路中的“远"和“外”是相对于枕下后正中入路或旁正中入路而言,即采用更靠下和靠外的皮肤切口和骨窗,通过切除枕骨大孔侧方更广泛的骨性结构,如枕鳞、Cl后弓及侧块、枕骨髁、颈静脉结节、乳突等,以牺牲骨性空间来代替牵拉脑干而创造手术空间,从颅后窝侧、下方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部的手术入路的集合,其标...
这种手术方法就是成就其一生的经典的kawase入路(经颞下岩前入路)。文中还指出:Kawase入路主要核心是扩大中颅窝入路,经岩入路,经海绵窦入路,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文献记载,扩大中颅窝入路最早是由King教授在1970年提出的,也需要联合经迷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内听道的肿瘤,Hakuba用这种入路来处理斜坡的病变,这种入路的优...
一、髋关节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 概述 阔筋膜覆盖髋关节周围所有大腿的肌肉和腘绳肌。在髋关节手术中,其重要性在于它和3块肌肉的关系,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 阔筋膜覆盖缝匠肌,并分出浅层和深层纤维分别包绕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 ▲ 髋关节侧方浅层肌肉 ...
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Kocher-Langenbeck入路。 Tile2003年提出的手术入路选择路线图: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Tile2003) 骨折类型 入路选择 髂耻隆突上方的骨折 髂股入路 显露耻骨联合 和方形区的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改良的 Stoppa入路 后壁和后柱骨折 ...
——传统后方入路 在标准侧卧体位下,切口起点自大转子顶点后角朝股骨轴线方向延伸至 6~8cm 处,约为后外侧切口的二分之一。 ——SuperPATH®入路 显露及打开关节囊 自股骨转子间窝髋关节外旋肌群的止点处切断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向后翻开髋关节外旋肌群。沿股骨颈纵轴方向纵行或者T形切开关节...
Smith 入路 使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的神经平面进行; 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之间, MCL 水平; 尺神经与 FCU 向后一起牵开。 02 Hotchkiss 过顶入路( “Over the top”入路) 从髁上嵴切除内侧肌间隔,从肱骨前部解剖肱肌; 切开旋前屈肌总腱 (FPM),在上髁上留下 1.5 厘米的 FCU; ...
图1 髋关节前侧入路皮肤切口 图2 髋关节前侧入路浅层神经界面 图3 髋关节前侧入路深层神经界面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是髋关节手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术入路,最先由Bardenheuer等描述,经Smith-Petersen改良而得名。该切口始于髂嵴中部,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向远端延伸10~12cm(图1)。该入路主要利用两个神...
前后入路的对比 切口大小,前入路切口较小,6-10cm,后入路切口较大,12-18cm, 能更充分地暴露髋关节,视野比较好,操作起来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手术时间,一般情况下,前入路需要90-100分钟,后入路60-70分钟。术后疼痛,前入路手术在肌肉间隙进行,不需要切割肌肉,并且臀部前方肌肉较少,患者感到的疼痛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