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z截骨入路,又称外科脱位技术,2001年由Ganz等报告用于显露髋关节。此入路为Pipkin IV型骨折(股骨头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极佳的选择。 2001年,Ganz等描述了髋关节的外科手术脱位技术,包括显露深层组织之后,可以结合股骨大转子截骨术和髋关节前脱位的Kocher-Langenbeck...
手术步骤及配合 1、患肢常规消毒, 铺巾后,包裹患肢并分别用无菌绷带包裹,递23号刀片,逐层切开皮肤、筋膜,经肌肉间隙入路钝形分离臀部肌肉,达髋关节囊,切除关节囊、“工”型切开关节囊。 2、暴露手术野(常规准备髋臼拉钩、小S拉钩、钉耙)。 3...
本文将讲解髋关节常见十三种手术入路的详细步骤、体位及适应证! contens目录 一、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Smith-Petersen入路 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Gibson入路Osborne入路Moore入路三、髋关节外侧入路外侧入路Henry入路Ollier入路 四、髋关节侧方入路Watson-Jones入路Harris入路其他侧方入路 五、髋关节前横入路Luck入路 六、联合...
远外侧入路中的“远"和“外”是相对于枕下后正中入路或旁正中入路而言,即采用更靠下和靠外的皮肤切口和骨窗,通过切除枕骨大孔侧方更广泛的骨性结构,如枕鳞、Cl后弓及侧块、枕骨髁、颈静脉结节、乳突等,以牺牲骨性空间来代替牵拉脑干而创造手术空间,从颅后窝侧、下方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部的手术入路的集合,其标...
一、髋关节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 概述 阔筋膜覆盖髋关节周围所有大腿的肌肉和腘绳肌。在髋关节手术中,其重要性在于它和3块肌肉的关系,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 阔筋膜覆盖缝匠肌,并分出浅层和深层纤维分别包绕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 ▲ 髋关节侧方浅层肌肉 ...
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Kocher-Langenbeck入路。 Tile2003年提出的手术入路选择路线图: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Tile2003) 骨折类型 入路选择 髂耻隆突上方的骨折 髂股入路 显露耻骨联合 和方形区的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改良的 Stoppa入路 后壁和后柱骨折 ...
——传统后方入路 在标准侧卧体位下,切口起点自大转子顶点后角朝股骨轴线方向延伸至 6~8cm 处,约为后外侧切口的二分之一。 ——SuperPATH®入路 显露及打开关节囊 自股骨转子间窝髋关节外旋肌群的止点处切断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向后翻开髋关节外旋肌群。沿股骨颈纵轴方向纵行或者T形切开关节...
图1 髋关节前侧入路皮肤切口 图2 髋关节前侧入路浅层神经界面 图3 髋关节前侧入路深层神经界面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是髋关节手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术入路,最先由Bardenheuer等描述,经Smith-Petersen改良而得名。该切口始于髂嵴中部,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向远端延伸10~12cm(图1)。该入路主要利用两个神...
入路区分点:臀中肌 体位体表标志: 前方入路:起始于髂骨嵴中部,向前到髂前上棘,向远侧并向外侧偏移,指向髌骨的外侧面,切开10-12CM。利用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间隙,避免损伤髋外展肌群。 前外侧入路:髂前上棘下外2.5cm-大粗隆-向下,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
前后入路的对比 切口大小,前入路切口较小,6-10cm,后入路切口较大,12-18cm, 能更充分地暴露髋关节,视野比较好,操作起来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手术时间,一般情况下,前入路需要90-100分钟,后入路60-70分钟。术后疼痛,前入路手术在肌肉间隙进行,不需要切割肌肉,并且臀部前方肌肉较少,患者感到的疼痛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