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劳上来说,1363年,鄱阳湖之战大战陈友谅,傅友德"第功最"。1371年,在平蜀的过程中,朱元璋亲自作就《平西蜀文》,高度评价傅友德,"傅一廖二",汤和却因为畏缩殆战没有受到提名。 1372年,朱元璋分兵三路北伐扩廓帖木儿,结果,徐达战败,损失十分严重,李文忠杀伤相当,唯独傅友德"七战七捷"。后来,在平定云南、...
于是傅友德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和傅友德看对了眼了,他也觉得傅友德是个人才,便把他安排到常遇春麾下。鄱阳湖水战爆发后,傅友德跟着常遇春一通乱杀,打得陈汉军队丢盔卸甲,一路逃到了武昌。傅常二人追到了武昌,常遇春进攻武昌半天没打下来,于是让傅友德作为敢死队先上,结果傅友德一口气就攻破了武昌 傅友德...
这一年,明军往北去大漠征战,傅友德跟着军队出征了。但还是以往那样,军队主帅是冯胜,傅友德仅是个副将,而且只能指挥五千人。冯胜对傅友德这个将领那是相当熟悉,在他心里,觉得傅友德没啥出彩的地方,行军的时候,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于是冯胜就干脆跟傅友德分兵,让傅友德领着五千明军到处溜达。五千人,...
洪武五年(1372),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独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
朱元璋麾下的诸将中,傅友德是一个常被忽略的人,开国征战时,有徐达和常遇春的光芒掩盖着他,朱元璋清算功臣时,傅友德又被归为蓝玉同党,下场凄惨。然而光论勇猛的话,傅友德在诸位将领中,恐怕也只逊于常遇春。傅友德的一生颇为励志,他和朱元璋出身一样贫寒,祖上世代为农。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傅友德这样...
而傅友德便是其中之一,傅友德是晋王世子朱济熺的岳父,若是晋王朱棡有二心的话,既有岳父永平侯谢成,又有亲家傅友德,太祖十分忌惮晋王会有谋逆之心。永平侯谢成在洪武二十六年被处死,而傅友德便是在洪武二十七年下旨赐死。在傅友德去世仅仅一个月后,太祖便将朱允炆的长姐江都郡主,下嫁长兴侯耿炳文的长子...
傅友德性子勇猛,自然可能看不惯这种“受气”的行为,便背叛李喜喜,选择留在四川,跟随徐寿辉的部下明玉珍。傅友德本来是想跟着明玉珍干一番大事业的,但是,明玉珍却不用他,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傅友德一看自己不被重视,就奔赴武昌,投靠陈友谅去了。而陈友谅此人心狠手辣、胆大妄为,为了自己得到权力...
傅友德虽然是降将出身,但在明初的将领中却是号称战功第一,在骁勇善战这方面仅次于常遇春。他在加入朱元璋军队后,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平定中原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每战都立下赫赫功劳。尤其是在明军三路北伐北元战争中,傅友德七战七胜,是唯一取胜的一路军队,成为明军中的传奇。因此朱元璋自己也曾夸赞傅友德,说“...
故而郁郁不得志。而自从投归朱元璋麾下,恍若良驹归明主、宝剑遇英雄,大发神威,光芒四射,南征北战,攻必克、战必胜,一跃而从偏裨升为大将。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称赞说“其(指傅友德)遇真主,虎变龙从,刃不虚下,策不虚画。”其西平巴蜀,领前锋出一百八渡,一路顺风顺水,下绵州、拔汉州,进取成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