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5月31日,郑商所发布通知,开展2024年“保险+期货”试点工作。2024年试点项目总数量为27个。试点品种为花生、苹果、白糖(糖料蔗、甜菜)、红枣、棉花、油菜。品种主产省份所属主产县域,主产省份由郑商所确定。花生、苹果、红枣与棉花品种单个项目给予期货公司的服务费用金额上限为400万元,白糖...
去年,施秉县再次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项目出单时当地现货市场价格约为1.55万元/吨,项目到期时现货市场价格约为1.48万元/吨,现货市场生猪价格不断下跌造成了养殖户收入减少,该项目给予了养殖户1275.65元/吨的保险补偿,不仅补偿了养殖户在现货市场的亏损,还额外增加了养殖收益575.65元/吨,最终项目共计...
据了解,自2016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以来,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148个,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在助力农户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种植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重点支持三个方向 将开展“新农提升计划”专项项目 2023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将继续进行完善优化,主要有三...
据《期货日报》报道,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共有67家期货公司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907个,为大豆、玉米、棉花、生猪、天然橡胶等15个农业产业品种提供风险保障,涉及现货数量896.18万吨、承保货值421.98亿元。而2018年至2020年同期,“保险+期货”项目数量和项目规模数据分别为291个、120.15亿元,345个...
“保险+期货”模式要在全国范围内惠及更为广泛的农民群体,还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 披荆斩棘,4年的探索已经取得诸多成绩;上下求索,“保险+期货”必将结出更大硕果。 试点项目呈遍地开花之势 始于2015年,“保险+期货”模式的试点已经走过了近4年时间。截至目前,相关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已经在玉米、白糖、天然...
开展了11个“保险+期货”大豆收入保险项目,惠及84000多户农户,总保费规模1.03亿元。 除了粮食作物外,红枣、苹果、花生、白糖“保险+期货”试点也在密集推开。郑州商品交易所今年投入1.2亿元,在新疆、河南、甘肃、陕西等多地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1个,11.11万农户直接获益。来源:央视网 ...
项目于2025年1月结项,实现每吨赔付238.96元。通过提供的价格保障,在稳定果农种植积极性、推动当地苹果产业健康稳健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果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服务苹果产业稳动力、增活力。提标扩面,为花生种植户提供“双保险”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重要论述,探索开展收入型“保险+期货...
近日,据郑州商品交易所消息,为保障农民收入,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精神,郑商所结合试点成效,持续扩大探索新的品种与新的模式,目前已全面启动2024年“保险+期货”项目。据悉,郑商所今年立项支持了27个“保险+期货”项目,覆盖新疆、甘肃、陕西、广西、云南等10个省份,今年郑商...
郑商所先后围绕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探索新型农业保险,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177个,保险理赔金额累计5.21亿元,覆盖现货共329.51万吨,服务参保农户约62万户,在提升农户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稳定种植收入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上期所于2017年启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率先提出将“保险+期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