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卷二说:“佛及独觉声闻种姓同于此位,住上上品,故名平等。”又卷五说:“谓佛种姓是上品,独觉种姓是中品,声闻种姓是下品。”又卷六十八说:“转声闻(此字缺)种姓根(此字缺)独觉(此字缺)种姓根,转声闻独觉(此字缺)种姓根起佛(此字缺)种姓根。如说(此字缺)位、顶位亦尔。”这里不但有三乘种姓的区分...
那么又何为“默传吩咐”呢?其实所谓的默传就是指“不立文字,不假言语,以心传心,自悟自解,见性成佛”的传授方式。至若“吩咐”二字,则是指禅宗法门由释迦牟尼佛直至如今禅宗学人,都是如此心心咐嘱,代代相传而来。五祖弘忍大师曾经教导的“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即是此意。后代学人如果...
二种佛性,教义名数。是对“佛性”的一种分类。即“住自性佛性”和“引出佛性”的合称,略称“住自性性”和“引出性”。《佛性论》卷四:“佛性有二种:一者住自性性,二者引出性。”“住自性性”指“佛性”隐藏未现的状态,故以“地中宝藏”为譬。其特性为“清净无垢”,不为烦恼所染而“威神无穷...
佛种性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能生佛果的种子体性。更多:https://www.bmcx.com/
指由本有无漏种子之差别,而于前三乘之种性尚未决定其性之机类。分为四种:(1)菩萨声闻二性不定(具有佛果、罗汉果等二种子者),(2)菩萨独觉二性不定(具有佛果、辟支佛等二种子者),(3)声闻独觉二性不定(具有罗汉果、辟支佛等二种子者),(4)声闻独觉菩萨三性不定(具有罗汉果、辟支佛及佛果等三种子者)。
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小乘道是要断身、要灭身,灰身灭智。菩萨有身,有身就是佛种,佛是如来种。小乘要断无明,要断爱,尤其是中乘道,断无明缘行、断贪爱、断十二支缘起,这里就告说了,无明和贪爱就是佛种,你不是要断贪嗔痴吗,贪嗔痴就是佛种。四颠倒为种。四颠倒就是佛种。
所以现在的念佛行人,为什么佛说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音势至为其胜友,是大乘的第一弟子。是由于念佛行人发的是往生净土成佛的心,所以他是大乘佛法的第一弟子,是要得到天人恭敬的。所以我们念佛人一定要把这个念佛的本位认识清楚,不能把这种高贵的种性下贱到求来世福报,求人天福报,甚至求死后到阴间多块元宝...
《大般涅槃经 不能决定性地说一切众生有佛性 同理 举例 众生虽然没有佛的本性 但是众生通过修行也能够成佛,一切都需要众缘力 与法尔种姓相对的 分位种姓 出自仁王经 璎珞经 伪经 以习种姓在前 性种姓在后 习以成性 通过修行 所以性不是先天得到的 而是通过修行,增强并内在化 ...
佛种性 能生佛果的种子体性。佛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