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卷二说:“佛及独觉声闻种姓同于此位,住上上品,故名平等。”又卷五说:“谓佛种姓是上品,独觉种姓是中品,声闻种姓是下品。”又卷六十八说:“转声闻(此字缺)种姓根(此字缺)独觉(此字缺)种姓根,转声闻独觉(此字缺)种姓根起佛(此字缺)种姓根。如说(此字缺)位、顶位亦尔。”这里不但有三乘种姓的区分...
又作五种性、五种种性。唯识宗立论,谓一切众生之机类,有先天具足五种不同的性质与素性,此系由阿赖耶识中本有的种子所决定,而无法改变者,故立五性各别之说。此五性即:一、声闻乘种性:乃具有可证阿罗汉果的无漏种子者。二、独觉乘种性:乃具有可证辟支佛果的无漏种子者。声闻、独觉二种性,法尔唯有生空无...
指由本有无漏种子之差别,而于前三乘之种性尚未决定其性之机类。分为四种:(1)菩萨声闻二性不定(具有佛果、罗汉果等二种子者),(2)菩萨独觉二性不定(具有佛果、辟支佛等二种子者),(3)声闻独觉二性不定(具有罗汉果、辟支佛等二种子者),(4)声闻独觉菩萨三性不定(具有罗汉果、辟支佛及佛果等三种子者)。更多...
一者,凡夫性:是指理事二障还没有断,名未成觉者。 二者,二乘性:是指事障已断,但是法见之理障未除,虽然去掉“我执”,但还有“法执”,所以只能悟入声闻缘觉二乘,也就是小乘阿罗汉和中乘辟支佛,所以并非大乘菩萨境界。这就是「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
一、声闻缘觉种性, 二、菩萨种性, 三、如来种性, 四、成佛种性, 五、外道种性。 佛在《圆觉经》说: 各位善男子,一切众生由于根本贪爱深浅不同的缘故,显发无明的程度也不同。 于是,就显现出五种根性的差别不等;依两种障碍而显现出深浅差别。
金胎两部曼荼罗各有五佛,以表五智。 (一)法界体性智:包含万有为法界,诸法所依名体,法尔不变名性,转第九庵摩罗识所成,是法界身体之大日如来。 (二)大圆镜智:无边名大,具足无缺名圆,实智高悬万象现影名镜。转第八阿赖耶识,是金刚坚固菩提心体之阿閦如来。 (三)平等性智:无差别名平等。转第七识,...
佛性的五种智慧, 一,虚空藏智慧:慈悲的起源,无边的开阔性和广阔性。 二,大圆镜智慧:巨细反映一切的能力。 三,平等性智慧:对任何印象均无偏见。 四,妙观察智:能够清晰明白的辨别各种现象。 五,成所作智:能让一切事物成就圆满,随意呈现。 所以人生难得,无常无时不在。凡所造作必有因果,生死轮回苦海无边。
佛陀开示五种随顺觉性:凡夫,菩萨未入地,菩萨已入地,如来!,菩萨,如来,佛性,开示,画家,记者,随顺觉性,佛陀(漫画),动画产业公司
26《楞伽经》正宗分说如来藏一说五法(一)说诸识生灭相(6)七种自性—众生和佛 1719:53 25《楞伽经》正宗分说如来藏一说五法(一)说诸识的生灭(5)业力的概念 1441:19 24《楞伽经》正宗分说如来藏—说五法(—)说诸识生灭相(2) 3351:48 23《楞伽经》正宗分说如来藏一说五法(一)说诸识的生灭相1 ...
佛缘,指人与佛之间某种感性上的默契或亲切感。佛经有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佛的有缘人。每个人都可能具备佛缘佛性,而能否显现佛缘,一个人佛缘的深浅,你就来看看你是不是这五种人。 第一种:慈悲善良的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在佛教的观念中,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