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悟佛果禅师法语册》行书,纸本:纵19.1厘米;横13厘米。创作于崇祯八年(1635),时年董氏81岁,王文治题跋。圆悟克勤,宋高僧,俗姓骆,赐号“佛果禅师”,参黄檗、临济宗派。董氏自青年时即热衷禅学,于曹洞宗最为契合,又兼修净土宗,曾批阅永明《宗镜录》一百卷,大有奇悟。中进士后,日与陶望龄、袁...
董其昌 行书《圆悟佛果禅师法语册》 上海博物馆藏 单页尺寸:19.1*13cm 背景阅读 纪念|八月初五 圆悟克勤禅师圆寂日 圓悟佛果禪師法語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後 來六祖大鑑禪師。尚自道。只這不立兩字。早是立了也。何況語言機境種種知解。須是一筆 句斷始得。此一件事直饒三世諸佛出興。以...
在董其昌的行书作品中,《圆悟佛果禅师法语册》堪称典范。此作品创作于他81岁高龄之时,笔法老辣,气韵贯通,彰显出大家风范。作品中,董其昌巧妙地将晋唐书法之精髓与自己的绘画用墨技巧相融合,形成了独特而飘逸的行书风格。其字体既有颜真卿的率意,又兼具米芾的欹侧,布局上则深得赵孟町神韵,轻捷自如,风华自足。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禅理和人生哲理,让我感受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力量。《乞退慧林寄佛果禅师》是释怀深的一首代表作,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前两句“单丝系住老牛脚,心欲东西未自由”,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中的束缚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后两句“...
圆悟克勤“佛果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 郫县 唐昌镇 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 )人。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 昭觉寺 。声名卓著,皇帝多次召其问法
宋朝的高僧佛果禅师,在担任舒州太平寺住持时,他的师父五祖法演给了他四个戒律:势不可使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福不可受尽——福若受尽,缘分必断;规矩不可行尽——若将规矩行尽,会予人麻烦;好话不可说尽——好话若说尽,则流于平淡。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2 评论 o p 同时...
佛果禅师【一日禅】不立文字语句, 惟最许上乘根器示李嘉仲。若能蕴宿根本。从诸佛祖师直截指示处。便倒底脱却炙脂衲袄。赤条条净裸裸。直下承当。不从外来。不从内出。当下廓然。明证此性。更说甚人佛心。如红罏上著一点雪。何处更有如许多忉怛也。是故此宗。不立文字语句。惟最许上乘根器。如飘风疾...
董其昌《圆悟佛果禅师法语册》,纸本行书,纵19.1厘米,横13厘米,作于崇祯八年(1635)。上海博物馆藏。此册董氏81岁所书。董以禅论书画,遍参各家,解脱畦径。方燮跋云,董书开悟于米书,归宿于颜体:“磕着触着,无非平原妙处。”确为的语。 才人自古多曲折,董其昌在当年考秀才时,因为书法不佳被考官由第一名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整理** 一、引言 圆悟佛果禅师,作为禅宗的一位杰出代表,其禅语和教诲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广为流传。以下是对圆悟佛果禅师部分经典语录的整理与解读,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心灵上的启示。 二、语录精选及解读 1. **“心若菩提树,处处皆道场。”**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心态...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夹山??寺入院小参。师云。收光摄彩信天真。事??事圆成物物新。内既无心外无相。更于何处觅通津。还??有透得赵州关??底么。试出众相见。问。承师有言逶得赵州关。如何是夹山关。师云。退身三百步??。进云。恁么则九天云静鹤飞高。师云。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