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道系列的第九册中,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明心见性,其基本原则在于揭示佛性真如的真谛。这一理念强调,通过理解和体验佛性真如的内在真理,我们可以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在佛性中找到自我提升的可能,使之成为塑造和改造自己的关键因素。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认识...
佛与魔的本性,如同天性中的真如,两者看似对立,实则一体。佛与魔的两极状态,如同歧路中的指引,揭示了真如的统一与对立。人生旅途的终点,就是在这佛魔两极之间引导众生寻找真我。要实现真正的成就,关键在于当下,即在于如何理解和展现真如。这不仅是对所有有情众生的期许,也是一份共勉。每个人在面对...
佛教术语 10.佛性/法性/真如/如来藏:其本义即为佛陀之体性。在早期佛教看来,只有释迦牟尼才能成佛,所以佛性的外延很狭小。随着部派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性逐渐发展成为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乃至成为万...
“心即佛性”的观点在《大乘起信论》中占据了中心地位。佛性被理解为每个众生自然具备的佛性,正是这种佛性使得众生有了成佛的可能性。这并不是指实际的佛陀,而是这种内在的智慧和觉醒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论中进一步阐明了心的两种状态——杂染心和清净心。杂染心是由于无明分别而产生的种种执着与烦恼,而清净...
佛性真如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佛性真如,其本质在面对一切魔性中得以显现,而非孤立存在。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佛性需要通过德性的积累和提升,这个过程就像一层层的揭示,直到最后揭示出佛性的光辉。真如,作为一切法界的根源,是众生共有的特性。尽管两千年前尚未有“佛性”这一概念,但它是为了满足众生寻求真理的需要而被引入的,...
【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佛性与真如也,为觉悟之性,故云佛性;为不生不灭之实体,故云真如;异名同法也。 【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
《解深密经》中大致所列真如特征为: 离言无二相、超寻思所行相、离一异相、遍一切一味相、恒常常住。(具体参见此经) 《楞伽经》中大致所列真如的特征为: 空、不二、无生、离自性。 相对于此,《涅槃经》中讲,佛性空而不空,故可对应“真如”,列佛性特征为:空而不空、不二而二、无生而无不生...
📚在解脱正受的第四种境界中,有些人初见自性弥陀后,反而出现贪、嗔心转盛的现象,这与一般人的贪、嗔心转淡薄不同,这源于他们的知见不同,但并无对错之分。🎉有的人在见佛性后,明白了真如,于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脾气、喜乐、赞叹,这都是他们真如佛性的表现,虽然任性而为,但并不违反道共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