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的解释”出自《金刚经》,是佛陀教导我们不要执着于形式的深刻启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外在的形象、颜色或是声音来寻求佛陀或真理,那我们就误解了修行的真正含义。 色与音声: “色”指的是物质形态,包括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能看到的所有事物。 “音声”则是指言语、声音等...
因为佛祖的法身并不是以相来体现的,究其实,还是在强调万法皆空的真谛,所以在本品的最后,佛祖为须菩提长老与众生总结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在机缘成熟之时,佛祖告诫众生离相的终极智慧,众生如果只见我的行色外表,或者只是执着于我的音声,想以此二者求见我的真性,那么这种人,...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出自《金刚经》,其含义是:如果试图通过外在的色相(即物质和现象)来理解或见佛,或者通过声音、语言等来寻求佛,那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修行者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解释与背景- 色相与音声的虚幻:在佛教中,色相指的是一切外在的物质现象,它们都是虚幻不实...
居士:《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怎样理解?可否理解极乐世界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法师:《金刚经》我们要善读,它是从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扫荡一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从真如理体方面来遣荡...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出自《金刚经》,其含义是妄想执著想要看到佛的样子、以声音向我求助,这是世人错误的法门,执著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真正见到如来。只有放下妄想执著,向内心求佛法,才能明心见性,终成正果。 “如来”并不是指一个人,也不是一种状态或境界。不变是“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起邪觐,不能当见我。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这里,鸠摩罗什的翻译已经改写了原文经典的内容,等于重新演绎了剧本,虽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但容易让弟子误解,我们再看看玄奘的译本,就会豁然开朗,在此要顶礼玄奘法师,真的是功德无限。 现在最流行的金刚经,是...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色见,就是以形相来见我,这个形相就是色相。以音声求我,以音声来求佛,来找佛的话,是人行邪道。这个人,这就带着有形有相、有声有色上,来...
《金刚般若波罗密》中提及,若以色相来认识佛,或以声音来寻求佛,这人是在走邪道,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佛的相貌庄严,佛的化身能显现三十二种相,这些都源自于缘起性身与性空的理解。性空并非否定存在,而是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即无固定自性。当人们通达性空之理,悲愿力得以显现,就能以...
这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有人试图通过色相或者音声来认识我,那么他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无法真正地认识如来。如来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真理、实相、智慧等。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只是通过外表或者声音来认识某种东西,那么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它的本质和内在。因为真实的、...
《金刚经》中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在《地藏经》中,婆罗门女却听到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声音,光目女梦中看到了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象。我很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