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缄在蒙藏委员会工作时,搜集整理并翻译了仓央嘉措的藏语情歌。他的代表作《仓央嘉措情歌全集》的中文译本广受好评,被认为是在现行汉译古本中成就较高的版本之一。曾缄曾自述:“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我再次前往西康,广泛收集康藏文献,寻找所谓的情歌。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从友人处借得于道泉的译本。我深感其翻译不...
或者,如果曾缄只是一位藏文化研究者,和于道泉先生一样,不是独具个性才情的古诗文大家,仓央嘉措的情迷世界还能吸引后世来者沉浸其间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情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等深情唯美的诗句,只能出自曾缄之笔,可谓情圣的拈花、曾缄的微笑。不传世才怪! 相反...
如果没有叙永籍诗人曾缄对其诗歌的收集、整理、翻译、润色,则没有人会知道这位藏族伟大诗人,更没有人知道仓央嘉措。 曾虑多情损梵行,人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包括这首诗在内被称为《布达拉宫辞》(誉为当代《长恨歌》...
曾缄汉译本: 但曾相见便相知, 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 免教生死作相思。 把藏族传世名篇用博大精深的汉语翻译出来,并充分运用自己的古典文学造诣,斟词酌句,进行再创作,使仓央嘉措美好的情诗更加唯美。 曾缄《布达拉宫辞》 曾缄先生还从康藏人民传说中,收集了许多与仓央嘉措有关的故事,于1930年写出长篇...
这深情的字句,是曾缄情感与才华的结晶,使得仓央嘉措的情歌得以流传千古,成为后世难以忘怀的诗篇。然而,曾缄的生平却鲜为人知。他的逝世让后人只能从他的诗稿、师友间的书信和地方志的片段中寻找他的身影。他的存在,仿佛只为留下这些珍贵的诗篇,如星辰般短暂而璀璨。曾缄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从雅安...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收录在曾缄译《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中,最先为于道泉所译,内容平淡无奇,后曾缄在于的译本基础上,进行了再译,成了现在脍炙人口又发人深思的诗篇。由此看出,这也不能完全算是仓央嘉措的作品,但也不能说是合作创作。翻译实际上是再创作,只是以后无论谁引用这首诗的时候,应将...
仓央嘉措情歌·曾缄译 曾缄译本(66首,非常值得收藏)1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此言倩影之来心上,如明月之出东山。2 转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飞蓬。 饶君老去形骸在,弯似南方竹节弓。藏南、布丹等地产良弓,以竹为之。3 意外娉婷忽见知,结成鸳侣慰相思。 ...
曾缄译本(66首,非常值得收藏) 1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此言倩影之来心上,如明月之出东山。 2 转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飞蓬。 饶君老去形骸在,弯似南方竹节弓。 藏南、布丹等地产良弓,以竹为之。
仓央嘉措的情诗,声名远播,但是其实,他的情诗都是藏文的,是翻译者曾缄的妙笔生花,才成就了仓央嘉措。 原文直译: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 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这首诗,曾缄翻译以后是这样的: 曾虑多情损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