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诠的字,不管是草书还是行书,都特别有讲究。他的草书,主要是学帖,但又加了点碑的元素,这样一来,既有帖的流畅,又有碑的厚重。他的行书更是厉害,先打下碑的基础,再把帖的精髓揉进去,写出来的字既有力量感,又特别灵动。他在写字的时候,特别注重笔法和空间的安排,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简洁明了。
上世纪末 “流行书风” 盛行,于明诠的成名与这一时期紧密相关。当时书法艺术有大变革,很多书法家尝试突破传统、探索新艺术表现形式。于明诠和王墉、沃兴华、何应辉等知名教授在变革中走在前列,他们在书法创作上大胆尝试,在理论上深入探讨研究,是现代书法的引领者之一。于明诠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内涵深邃,获广...
于明诠有一件对联:“一簾幽梦,十万狂花”,联语下有行书小注:“梦里岁月梦里流,梦里开心梦里愁。赵元任译西人诗句也。”“定庵诗云:十万狂花如梦寐。今集为联。丁亥仲冬,明诠并记于见山见水楼。”这联语是于明诠根据两诗人之句重撰而成,属原创性的作品。这是诗心体现之...
编者按:在中国当代书坛,于明诠是一位艺术创作自觉者,一位审美自由探索者,于书法理论亦有独到见地。他的书写,有诗人气质,正好暗合了他的“审妙”论;他关于“书法本体”与“展览体”的思考,是他“时刻警惕‘被主流’”的佐证。他沉浸于审美的思索探究,这也是抵达艺术本源的唯一路径。正是这一点,让他成功...
凭借自己的书写实力,于先生还当上了中书协会员、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中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等。然而。可能由于紧跟“流行书风”之故,于明诠的书法还是招来一些非议。譬如有网友吐槽:于先生用笔有时故作憨态,显得忸怩做作,俗不可耐,完全可以归入“丑书”之列。作者:和风吹 ...
于明诠 1963 年生,山东乐陵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 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获奖;发表书论、诗文多篇;出版《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单衣试酒》(诗集)《闭上眼睛看》《书在哪,法是个啥》《...
于明诠,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著有《是与不是之间》《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书在哪,法是个啥》《闭上眼睛看》《中国书法全集·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卷》《书法篆刻教程》《单衣试酒》《中国陶瓷印·于明诠...
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于明诠教授始终以追求传统法度为己任,但他的笔墨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书法的延续。很显然,于明诠教授的书法走的是碑帖融合的路子,且走得独特,走得很远,甚至有些不近人间烟火。应该说,书法的碑帖融合,在近百年之间一直有人在尝试,不论是以碑入帖,还是以帖化碑,都给书法带来了新...
也算作二流吧。其他诸位“怪”也罢,“不怪”也罢,比之这前三位,显然功力才情或有不逮,或缺乏应有的原创性,就只能屈尊往后排就座了。(文/于明诠)(来源:中国书画杂志)作者简介于明诠,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著...
于明诠 | 1963年生,本名于明泉,别署于是乎等。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书协副主席,沧浪书社社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