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诠的字,不管是草书还是行书,都特别有讲究。他的草书,主要是学帖,但又加了点碑的元素,这样一来,既有帖的流畅,又有碑的厚重。他的行书更是厉害,先打下碑的基础,再把帖的精髓揉进去,写出来的字既有力量感,又特别灵动。他在写字的时候,特别注重笔法和空间的安排,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简洁明了。
上世纪末 “流行书风” 盛行,于明诠的成名与这一时期紧密相关。当时书法艺术有大变革,很多书法家尝试突破传统、探索新艺术表现形式。于明诠和王墉、沃兴华、何应辉等知名教授在变革中走在前列,他们在书法创作上大胆尝试,在理论上深入探讨研究,是现代书法的引领者之一。于明诠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内涵深邃,获广...
于明诠有一件对联:“一簾幽梦,十万狂花”,联语下有行书小注:“梦里岁月梦里流,梦里开心梦里愁。赵元任译西人诗句也。”“定庵诗云:十万狂花如梦寐。今集为联。丁亥仲冬,明诠并记于见山见水楼。”这联语是于明诠根据两诗人之句重撰而成,属原创性的作品。这是诗心体现之...
编者按:在中国当代书坛,于明诠是一位艺术创作自觉者,一位审美自由探索者,于书法理论亦有独到见地。他的书写,有诗人气质,正好暗合了他的“审妙”论;他关于“书法本体”与“展览体”的思考,是他“时刻警惕‘被主流’”的佐证。他沉浸于审美的思索探究,这也是抵达艺术本源的唯一路径。正是这一点,让他成功...
2024年8月29日上午,由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台州书画院、台州市书法家协会共同承办的“圆月上寒山——于明诠作品展”在台州书画院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薛少仙,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凭借自己的书写实力,于先生还当上了中书协会员、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中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等。然而。可能由于紧跟“流行书风”之故,于明诠的书法还是招来一些非议。譬如有网友吐槽:于先生用笔有时故作憨态,显得忸怩做作,俗不可耐,完全可以归入“丑书”之列。作者:和风吹 ...
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于明诠教授始终以追求传统法度为己任,但他的笔墨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书法的延续。很显然,于明诠教授的书法走的是碑帖融合的路子,且走得独特,走得很远,甚至有些不近人间烟火。应该说,书法的碑帖融合,在近百年之间一直有人在尝试,不论是以碑入帖,还是以帖化碑,都给书法带来了新...
于明诠作品 朱新建说,画画是世界上最自以为是的职业,想当画家吗,认真地瞎画就行。其实,这句话还得看怎样说,这个世界上大凡从事某种职业恐怕绝少能做到“自以为是”的,就说画画,自己面对一张纸的时候,就应该如皇帝一般,管他三宫六院,管他大小三军,都得由着老子随心所欲地折腾。书为心画嘛,谁的心...
■于明诠 今天书法圈或者整个文化圈,说起魏铁珊,恐怕知者未必很多。但100年前若说起他,不仅书法圈,包括戏曲圈、政要名流圈乃至整个文化圈,那可是大名鼎鼎。鲁迅算是个人物吧?写文章以“刻薄狠毒”出名,基本上“逮谁灭谁”,入其法眼者实在不多。但如果哪天在琉璃厂街肆遇上这位先生,少不得作揖打躬,恭...
漫夸秦汉格 书味出唐虞——于明诠谈陈靖的书法篆刻创作 印屏 138cm×34cm 漫夸秦汉格 书味出唐虞——谈谈陈靖的书法篆刻创作 陈靖少年早慧,篆刻得当时同居济宁古城的范正红先生启蒙指授,后又向诸多前辈名家求教,奏刀弄石,痴迷沉醉。早期的篆刻以秦汉为宗,同借鉴明清流派印风,用刀爽利果断,结篆奇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