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不 放 逸 拼音 bù fàng yì 怎么读 【不放逸】的意思 1.努力进德修业,不放任自己。 2.佛家所说五十一种心理现象中的一种。对已断的恶,防治它,使它不再生起;所修的善法,使它增长。《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言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修断,防修为性」 来源:-- 词典修订版 与...
不放逸,就是时刻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就像一个人身上长了个脓包,一碰就会破,他会非常小心,不去碰任何东西——不碰人、墙、柱子等。02 不放逸的意义是什么? 时刻警醒不犯错:小心谨慎能让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犯错,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消除障碍: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经常战战兢兢,不放逸,一切问题都会迎...
平时自己监督自己,言行举止要特别注意、谨慎取舍,这样的行为和心态就叫做不放逸。 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检点自己,一定要制止烦恼,这就是不放逸。佛陀在《文殊国土庄严经》中曾说:“放逸者,声闻之道亦不能成就,更况无上菩提正道?”对那些放荡不羁的人而言,如果没有不放逸的正念,不要说声闻缘觉的果位,就是做个世间的...
“不放逸” 佛陀在四十五年说法期间教法的总结 ——选自《减损经经讲记》 马哈希(Ven.Mahāsi Sayādaw)尊者 鄔耶蒙(U Aye Maung)英译 王玉珠 中译 放逸-忘记为不善法 我们常常谈到忘记即放逸(pamāda)。在世俗生活中和在精神方面最容易忘记(放逸);我们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当离开该地时忘了拿而遗失。坐车、...
🔍何为不放逸?菩萨摩诃萨当住十种法,即: 1️⃣ 护持众戒,不犯戒律。 2️⃣ 远离愚痴,净菩提心。 3️⃣ 心乐质直,离诸谄诳。 4️⃣ 勤修善根,无有退转。 5️⃣ 恒善思惟,自所发心。 6️⃣ 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
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诸菩萨、于菩萨学正修学时,若于过去已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前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未来当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后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现在正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
「不放逸~appamāda」的英文一般是翻译成“heedful”~留心,比起「不放逸」已经是相差蛮多的。然而,“heedful”也不能完全精准地表达“appamāda”原本的意思。实际上,我们从其他的经文发现「不放逸~appamāda」这个字出现时,有比「精进、用功、留心」还要更深的一层意涵。如果“appamāda”只是「用功」的意思,佛...
“不放逸”,“放逸对治”,不放逸是对治放逸的。“谓放逸对治,即是无贪乃至精进”,这是《五蕴论》的原文,我们总是先念略的,后看广的。“即是无贪”,不放逸这个法,本身的体就是四个法——无贪、无瞋、无痴,加一个精进。所以前面要讲它的次第,有的地方是这个次第,有的地方稍微调一下,但是它都有它的...
不放逸者:谓总摄无贪无瞋无痴精进为体。依此能断恶不善法,及能修彼对治善法,断放逸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不放逸为业。如经说:所有无量善法生起,一切皆依不放逸根。 这里说不放逸本身是没有体的,它以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和精进这四个法为体,不放逸是这四个法的功能,就是说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