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逸,拼音:bù fàng yì,不放逸的意思:1.努力进德修业,不放任自己。2.佛家所说五十一种心理现象中的一种。对已断的恶,防治它,使它不再生起;所修的善法,使它增长。《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言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修断,防修为性」
“不放逸”,“放逸对治”,不放逸是对治放逸的。“谓放逸对治,即是无贪乃至精进”,这是《五蕴论》的原文,我们总是先念略的,后看广的。“即是无贪”,不放逸这个法,本身的体就是四个法——无贪、无瞋、无痴,加一个精进。所以前面要讲它的次第,有的地方是这个次第,有的地方稍微调一下,但是它都有它的...
谓诸菩萨、于菩萨学正修学时,若于过去已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前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未来当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后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现在正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中际俱行不放逸行。若诸菩萨先于后时当所违犯,发起猛利自誓欲乐;谓我定当如如所应行,如如所应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
不放逸,我们对不放逸的印象是说:已经散到没有办法收拾了,那个叫做放逸。其实呢,这个标准太低了,不是说已经散乱到没有办法收拾了那个才叫做放逸。只要我们的心离开了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正念,就叫做放逸。所以什么叫做不放逸?就是我们非常精进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无贪、无瞋、无痴上面,这个才叫做不放逸。我们一离开...
我们首先要知道放逸是什么。放逸是二十种随烦恼里边的一个烦恼,放逸就是放纵心念,不防恶也不修善。不放逸正好相反,就是平时自我监督、自我提醒,约束自己安住在善所缘境的目标上,一心专注。不放逸是五十一心所里的十一善心所中的一种。对我们修行来说,不放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法,都是由于不放逸而生...
正知正念的“正”,指正法(也叫佛法);正知,是知道自己的心是否用在正法上,若没有用在正法上就及时改正;正念,是不舍离正法的心念;正知正念,就是通过正知令心念恒时不舍离正法。 不放逸和正知正念都属于六度当中的持戒度,通过不放逸调伏自心后,才能具足正知正念,有了正知正念,才能受持清净戒律。 不放逸和精...
放逸的人往往性格孤僻,难以与他人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那些不放逸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保持正知正念和智慧,行事合乎常理。我们常犯的错误,大多是因为心没有调整好。做事要掌握分寸,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既要观察又不能过分。如果行为过于极端,事情往往不会圆满成功。
时刻警醒不犯错:小心谨慎能让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犯错,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消除障碍: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经常战战兢兢,不放逸,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像开车小心驾驶才是坦途。 诸葛一生唯谨慎:人能成大器,做大事,离不开敬畏。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李嘉诚的为人行事,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严格自律,还有他为人...
一旦放松,就一泻千里,收不回心,此时正是坚守不放逸、提起正知正念增强心力去战胜倦怠的机会。 什么叫不放逸 不放逸仅仅是抓紧时间,废寝忘食,精进努力吗?所谓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学集论》中云:“所谓不放逸,即是无贪、无嗔、无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