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相不太一样,着相是相来的过程中,也就是物来,事来的时候,人的取相和择相;住相是相走的时候,人的留相和存相。当一个流水线的工人,在有了好恶之后,他还继续无明下去,会是什么样呢?他会不舍得把这个零件交出去!他会留相。曾国藩说,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到了一定的痴迷之后,过去不留就做...
这也是“不法相”的意思,也是“不住无相”的原因。然而,要想进入“不住无相”的阶段,“不住相”的过程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不住相”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既需要机缘,又需要毅力,更需要方法。而方法,却只能自己去寻找。以我自己的理解,当你能够把这种平衡变成一种习惯,直到你不需要有意识保持就能...
不住色,财是色之一,不住财就能布施财,菩萨不住一切一切色,因此能以最好之物布施,“不住”,就是智慧,有智慧就不会起烦恼,所以对财物之色不会悭贪。不住色,是智慧,布施,是慈悲,因此菩萨有智有悲;罗汉不住色,但是不肯布施,所以有智无悲;我们凡夫不但住色,亦不布施,所以无知无悲。“不住法...
“不住相”是民间谚语,意思是不要仅仅看到一个人的外表而做出评价。现在社会对外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常常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很容易形成偏见。而“不住相”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貌,还有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从更多的方面来了解一个人,真正看到他(她)的价值。“不住...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相的原因是在眼识别色时,生起悦乐、恋栈、欢喜、钟爱、贪欲、染着,在耳...
不能,世尊! 须菩提!菩萨不住相布施,福德也是这样不可思量啊。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这样无所住去布施啊。 这一品开头解答须菩提第二品中问到的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的问题。答案就是“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什么叫“相”? 为什么要不住于相,也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呢...
在金刚经里面,佛陀对须菩提说,所谓不住相布施,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啊,你应该这样布施,不住于相。如果菩萨们不住相布施,他们的福德就像四维上下一样,无边无际,是不可思量的。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指的是什么呢?这里我详细地跟大家解说一下,当然,在这里我针对的仅是众生里面的人类。
自然而然的动作,就是不住相。菩萨就是那个手,你我就是屁股,头发。手帮助屁股头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体的,一旦住相,就证明起分别心了。自然而然去做的,就没有分别。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大部分人走到第二层,就走不动了。他看山不是山,他看布施,不是布施,而是我...
《金刚经》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什么叫“不住相布施”呢?有两个条件:布施的人不知道他在布施,受布施的人也不知道他在受布施。分不清谁是施者,谁是受者,完全没有察觉布施的存在。 大家都不知道布施在发生,而有庄严、利乐的作用在,就是不住相的布施,有不可思量的福德。
相不离道,道不离相,相为道之用,道为相之体! 道之于相得关系,大抵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相去不远! 问题的关键来了,那为啥又要不住相、不着于相呢? 由道、相得体用关系来说,由相至于道,是为减法,是朔其本源的探幽发微,是自下而上,由形而下至于形而上的进阶;由道至于相,则与此恰恰相反,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