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来,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都很少将西洋就是印度洋的概念突出出来,以致对郑和下西洋的认知产生偏差。有的研究认为郑和八下西洋,还有的研究认为郑和九下西洋,都是没有弄清楚西洋究竟在哪里,把没有达到印度洋的航行也单独算作是下西洋的航行了。实际上,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七下...
所以,郑和下西洋时,带了一众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她们对于女子生产,有着娴熟的技术,可以帮助别人顺利产子。当接生婆帮助一个又一个家庭顺利生孩子之后,大家对来自大明朝的“能人”自然敬仰无比。这比金银财宝、玉器宝物要更加震撼人心。写在最后郑和下西洋,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马敬《瀛涯胜览序》中...
文博时空: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可以媲美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的远航,而且比他们时间还早。杨斌:“郑和下西洋”为期近三十年的大航海事业,足迹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但这只是基于古代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诸多群体开创的商贸圈,并没有新的航线,也没有到达新的陌生的地方。郑和下西洋,整合了...
郑和下西洋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欧洲人把教会和神放在第一位,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勃兴。这一时期的欧洲诞生了莎士比亚、达芬奇、拉斐尔、但丁、米开朗基罗等杰出的艺术家和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杰出的科学家以及马基雅维利这样的思想家。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神权对人们思想...
这个地方是联系东西方海贸的重要的中转站,郑和来到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将来的第二次下西洋打前站,二是向当地的统治者发放委任状。 几年前,古里的统治者曾派使者到明朝朝贡,并向明朝称臣。 趁着下西洋的机遇,朱棣让郑和带着诏书,正式册封古里统治者为国王,并赐予印诰等物。 办完了皇帝吩咐的大事,郑和让...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朱棣花钱没有概念。他知道打仗需要花钱,也知道下西洋需要花钱,可具体花多少钱,能不能保证盈利或者收支平衡,这些朱棣可不关心,这是朱高炽该操心的事情。因此朱棣在位期间,一口气搞了6次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带着几万人出去,浩浩荡荡的一支船队,吃喝拉撒得花多少钱?200多艘大小船只又得...
公元1405年~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远航船队,七次远航“西洋”。当时所称“西洋”,系指南海以西,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海洋。 郑和的宝船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计有宝船62艘,连同其它附属船只——马船(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粮船、坐船(大型战船)、战船(担任护航的专用...
从海上将海陆丝绸之路贯通的理念与实践是全球联通理念的前导,展现的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宏大前景。郑和下西洋标志着将人类文明互动中心转移到海上,宣告了科技占重要地位的交往新时代的开始。 此外,经济全球化自海上始,15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世纪初...
民间传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国后,船队还剩余100万两白银,明宣宗令郑和将这些钱全部拿来建造大报恩寺,并且命令郑和务必用心督造,还规定了工程完工时间。在郑和的大力督造下,建造了16年之久的大报恩寺在宣德六年(1431)八月提前完工了。宣德五年(1430)正月,户部尚书夏原吉去世。他的去世,使得明朝内部反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