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由道提炼升华出来的,如果我们将“道”比喻成燃烧的蜡烛,那么“德”就是这根蜡烛所发出的光。老子的“道”分为天道、地道。天道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道则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天道、地道就引出了天德、地德,其中天德在上,老子称为上德。地德在下,老子称为下德。上德的特性是...
但是“上德”是自然而为的,成为一个人的本能,这是很高的目标,一般人难以达到,儒家修德的做法值得借鉴,就是先从“下德”做起,努力培养,通过不断修炼,达到“上德”的境界。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层次进行逆向推导,就是把道、德、仁、义、礼,变成礼、义、仁、德、道,就是先从礼做起,再一步步达到道...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
也就是对“上德”的追求,应当是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的,刻意则“力求不失”,则为“下德”。帛书原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译文:上德自然无为而无心作为。上仁有所施为而出于无心。上义有所施为而出于有意。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道是体,德是用,行为会怎么做是“德”,心里懂的是“道”,有“道”才有“德”。 “上德不德”是什么意思?上德的人,表现的是“德”,但他不自恃...
译文:所以没了道,就有下德。没了德就有了仁。丢失了仁则有正义。没了义,就有了礼。礼是忠诚和...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去行事。我们追求的是安全、稳定,却常常忽视了真正的道德。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三十八章中所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的道德不是刻意去表现,而是出于本能的反应。当你路过一口深井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坐在井边,他只要...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的意思是:上德的德不是德,下德的德才是德。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德经中的第38章,属于道家思想,主要阐述了道德的含义和层次。道家将道德分为上德、下德、德和德四种层次。上德是最高层次的道德,下德是最低层次的道德,德是中等层次的道德。上德的人像...
下德是伪德,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或者表现出自己还没有失去道德而做的行为。上德的人懂德,懂道德,所以他顺应道德,顺应道,顺应自然规律。一饮一啄自有天定,上德之人一切行为都是合乎自然的,道法自然,虽然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德之事,但是我们却会说他有道德。此所谓上德不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