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峡【作者】李白 【朝代】唐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标签:行路景点抒情场景景色山水 译文 注释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这样的三天...
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第一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急,交通阻断。第二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第三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三峡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
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
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一部分...
本诗的题目是上三峡,一个上字,说明是从下游逆长江而上。三峡,这里景色优美,另一方面,就是水流湍急。单单从题目看,就可以想象这一趟的旅程会有多么的困难。而且,李白还是被迫的。因为安史之乱中,他站错队,支持永王李璘。因此在战后被政治清算。唐肃宗朝廷判了流放夜郎。唐时的夜郎在湘西、贵州一带,是...
1. “上三峡”这首诗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刘禹锡 2. “巫山夹青天”下一句是()A.巴水流若兹B.巴水忽可尽C.青天无到时D.三朝上黄牛 3.诗中“三朝上黄牛”的下一句是()A.三暮行太迟B.三暮到黄牛C.黄牛去复还D.更觉上行难 4. “上三峡”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A.长江下游B....
我在看来,长江三峡游轮之旅还是非常值得的。这种慢旅游吃住都在游轮上,非常省心,特别适合一家人出游,和中老年出游,长江中上游的水湍流缓急皆有,时而奔腾而过,时而静波荡漾。在白帝城的时候,和千年前古人相遇在不同的时空,共同体会“两岸猿声啼不佳,轻舟已过万重山”。尤其是夜晚中三峡两岸层峦叠嶂,在漆黑...
《上三峡》这首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流放夜郎途径三峡时创作的。当时李白59岁。他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上三峡 唐代:李白 巫...
《上三峡》表达了作者上长江三峡时行路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痛苦。《上三峡》原诗句如下: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翻译为: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
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长江三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而在三峡之中,瞿塘峡以其险峻的山势和深邃的峡谷,更是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游客的目光。今年五月,随着“三峡之巅”景区的开放,人们得以从更高的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去探寻和感受这一壮丽与宁静并存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