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M1平均偶联3.5个DM1:理想DAR T-DM1中平均每个抗体分子能够携带3.5个DM1效应分子,具有比较理想的药物抗体比(DAR)。尽管理论上较高的DAR值对应更强的药效,然而随着DAR增加,ADC的疏水性以及抗体分子天然结构受到的影响也会增加,最终导致药物分子的清除率增高,体内半衰期降低[7,8]。 一项研究[9]针对MMAE(甲基澳瑞...
T-DM1平均偶联3.5个DM1:理想DAR T-DM1中平均每个抗体分子能够携带3.5个DM1效应分子,具有比较理想的药物抗体比(DAR)。尽管理论上较高的DAR值对应更强的药效,然而随着DAR增加,ADC的疏水性以及抗体分子天然结构受到的影响也会增加,最终导致药物...
T-DM1平均偶联3.5个DM1:理想DAR T-DM1中平均每个抗体分子能够携带3.5个DM1效应分子,具有比较理想的药物抗体比(DAR)。尽管理论上较高的DAR值对应更强的药效,然而随着DAR增加,ADC的疏水性以及抗体分子天然结构受到的影响也会增加,最终导致药物分子的清除率增高,体内半衰期降低。 一项研究针对MMAE(甲基澳瑞他汀E)与cAC1...
T-DM1平均偶联3.5个DM1:理想DAR T-DM1中平均每个抗体分子能够携带3.5个DM1效应分子,具有比较理想的药物抗体比(DAR)。尽管理论上较高的DAR值对应更强的药效,然而随着DAR增加,ADC的疏水性以及抗体分子天然结构受到的影响也会增加,最终导致药物分子的清除率增高,体内半衰期降低[7,8]。 一项研究[9]针对MMAE(甲基澳瑞...
T-DM1是国际上首个获批应用于实体瘤的ADC,属于第二代ADC,其抗体为人源化IgG1曲妥珠单抗;载药为美登素衍生物DM1,不具有膜通透性,且作为微管蛋白抑制剂在紫衫类经治患者中易发生耐药;其连接子为不可裂解的硫醚键SMCC,无旁观者效应,DAR为3.5。 T-DM1凭借EMILI...
图2. T-DM1[2](左)和T-DXd[4](右)的DAR分布 DAR并非越高越好? 既往也有采用半胱氨酸(巯基)偶联的ADC药物(Brentuximab vedotin维布妥昔单抗),但其DAR只有4。且有说法表示DAR并非越高越好,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200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将微管蛋白抑制剂MMAE与CD30单抗cAC10通过半胱氨酸偶联,产生具有不同DAR值的...
使用ZenoTOF 7600 系统对恩美曲妥珠单抗 (T-DM1) 的糖基化和去糖基化形式进行了表征,然后使用Biologics Explorer软件进行了自动数据分析 (上图),从而实现了精确的DAR测量。糖基化 (天然) 和去糖基化形式的曲妥珠单抗 (T-DM1) 的平均DAR值分别为3.6和3.5。糖基化T-DM1的MS谱由不同的质荷比组成,主要是G0F、...
T-DM1拉开乳腺癌ADC序幕 T-DM1是国际上首个获批应用于实体瘤的ADC,属于第二代ADC,其抗体为人源化IgG1曲妥珠单抗;载药为美登素衍生物DM1,不具有膜通透性,且作为微管蛋白抑制剂在紫衫类经治患者中易发生耐药;其连接子为不可裂解的硫醚键SMCC,无旁观者效应,DAR为3.5。
使用ZenoTOF 7600系统对恩美曲妥珠单抗 (T-DM1) 的糖基化和去糖基化形式进行了表征,然后使用Biologics Explorer软件进行了自动数据分析 (上图),从而实现了精确的DAR测量。糖基化 (天然) 和去糖基化形式的曲妥珠单抗 (T-DM1) 的平均DAR值分别为3.6和3.5。糖基化T-DM1的MS谱由不同的质荷比组成,主要是G0F、...
T-DXd的结构:抗体部分通过半胱氨酸残基与连接子-载药部分偶联,DAR达到最大值8。 抗体偶联DXd并未影响其HER2识别能力及ADCC效应 T-DXd的抗体部分为人源化曲妥珠单抗。临床前研究发现[14],T-DXd和裸抗体在不同浓度下与HER2结合的亲和力相似,二者具有相似的解离常数(Kd,分别为:7.3ng/mL和7.8ng/mL)。所以抗体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