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d::list 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元素在内存中是非连续存储的。 访问效率: std::vector 可以通过下标随机访问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1)。 std::list 需要顺序遍历才能访问特定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插入和删除效率: std::vector 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时需要移动其他元素,效率较低,时间复杂度为 O(n)。 s...
std::list 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元素在内存中是非连续存储的。 访问效率: std::vector 可以通过下标随机访问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1)。 std::list 需要顺序遍历才能访问特定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插入和删除效率: std::vector 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时需要移动其他元素,效率较低,时间复杂度为 O(n)。 s...
遍历两个元素数目相同的vector和list,哪个效率高? 这里二师兄回答的倒是没有毛病,但是没有考虑到缓存问题。实际上因为vector底层采用数组存储数据,所以它的空间局部性更好,对缓存更友好(Cache-friendly),所以遍历vector的效率要高于遍历list。 最后多啰嗦一点,如果你没有特别的理由选择其他容器,使用vector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顺序追加的操作,当vector预先分配的内存不够时,需要重新分配内存并复制对象,会对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而list在每添加一个对象时都必须动态分配,每次动态分配内存都需要消耗系统CPU时间,这也是严重影响list效率的问题,所以list的运行效率反而可能比vector的还要低。而从另外一角度,list每个对象都必须有指向下一个对象的...
空间效率:std::list<T>只需要额外的指针来维护链表结构,相对于vector等容器来说,它的空间开销较小。 std::list<T>适用于以下场景: 需要频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场景,因为std::list<T>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 不需要随机访问元素的场景,因为std::list<T>的元素访问效率较低,需要遍历链表来查找元素。
于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对std vector和list的push_back与遍历操作的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 1. push_back操作:连续push_back操作100000个元素,然后clear()。一直重复10000次。 vector耗时13s, list耗时118s 2. 遍历操作:采用迭代器对100000个元素的vector和list遍历,遍历10000次。
std::forward_list是C++11引入的单向链表容器,强调性能和内存效率。面试官询问list的pop_front和pop_back时,二师兄提醒要注意list为空的情况。他还提到了insert和insert_after的区别,前者在迭代器前插入,后者在迭代器后插入。面试中,二师兄误答了一道题,list的erase操作会导致迭代器失效,需要正确...
效率:由于std::sort()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随机访问迭代器的特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性能要优于list.sort()。std::sort()通常采用快速排序、堆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混合算法,而list.sort()则采用归并排序。在最好的情况下,std::sort()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n log n),而list.sort()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值得注意的是,std::initializer_list的传递效率非常高,它只存储了列表元素的引用,而不是复制,这在传递类对象时尤其重要。正确的做法是将std::initializer_list视为对象引用,确保在传递期间对象的生存期得到维护,如通过真正的容器或者具有转移/拷贝语义的对象。总的来说,std::initializer_list是C++中...
if (log_list.size() >= 5000) { 改成了 if (log_list.size() >= 50000) { 想在50000行后再进行计算处理.不料想,在linux下运行效率居然出奇的慢. 原先统计5万行大概要20秒左右,现在居然要2分多.应该是list::size()这个函数出了问题. 我以前看过vc中的list的实现,是用一个成员变量进行记数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