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抗体的作用机制。CYFN1006-1和CYFN1006-2的结合表位位于受体结合域(RBD)的外侧,靠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受体结合基序(RBM)。它们通过与相邻的Fab和RBD相互作用,将RBD锁定在“向下”构象,...
首先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疫苗接种者对野生型 (WT) SARS-CoV-2 的结合和中和抗体滴度较高,但对 Omicron 变体的中和滴度相对较低。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呢?为了了解潜在机制,研究者们通过用 ACE2 使 SARS-CoV-2 RBD 的 RBM 饱和...
靶向 RBD 的抗体根据其结合表位可分为四类。Class 1 和Class 2抗体与 ACE2 竞争结合病毒RBM (receptor-binding motif)的表面,该区域的突变会降低了以上两类抗体的中和作用。Class 3抗体结合RBM的另一侧,与 ACE2 结合的重叠较少,具有在Class 1 和 2 抗体拦截ACE2与RBM的结合时提供协同效应的潜力。Class 4抗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团队设计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而且可以通过吸入式有效地输送到肺部,并在 SARS-CoV-2 感染的小鼠模型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 首先研究团队是发现Omicron病毒对于靶向其头部RBM的抗体逃逸最严重。进一步发现Omicron的RBD虽然发生不少突变,但还是有两个区域未发生明显的免疫逃逸,一个是其朝向外侧的侧面区...
第三类抗体结合于RBM的相反侧面,与ACE2结合的重叠较少,与第一类和第二类抗体相结合时,提供截断ACE2结合的协同效应的潜力。第四类抗体靶向Sarbecoviruses中高度保守的区域,因此通常对变异更具抵抗性。然而,新出现的病毒系列如Omicron和BA.2仍然可能导致中和作用的丧失。
一些SARS-Cov-2的突变负责大型构象变化,可能会加重感染,另一些位于受体结合基序(RBM)的突变增强了对ACE2受体的识别,并影响单克隆抗体(mAb)的中和效率。 RBM是位于SARS-CoV-2三聚体刺突顶部的受体结合域(RBD)的一部分(图1a, b),是目前使用的COVID-19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RBM作为...
SARS-CoV-2 RBD突变文库位于受体结合基序核心区域(RBM-3: 439-452位; RBM1: 453 - 478; RBM-2: 484-505)。这是与ACE2接口的RBD子区域,在此区域中病毒基因组测序数据中通常可以观察到突变。为了生成高突变序列空间的训练数据集,Starr等人此前发表了ACE2结合的DMS数据,并设计了组合突变方案。对单个突变的适应...
SARS-CoV-2病毒的表面刺突蛋白(Spike)由三个相同的单体构成三聚体。三个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位于每个刺突蛋白的尖端。一个RBD可以从刺突蛋白的 “向下(down)”位置翻转到 “向上(up)”位置,从而暴露了一个称为受体结合基序(receptor-binding motif,RBM)的隐藏位点。RBM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ACE2受体的初步结合,起始病...
实验结果揭示了Nb-H6中和的机制是干扰RBD区域的Tyr449和Tyr489与ACE2的结合。Y449和Y489位于受体结合基序(RBM)内,并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在SARS-CoV-2和变种的RBD中高度保守,进一步解释了Nb-H6对SARS-CoV-2野生型和突变株的中和作用。 Fig.8 Nb-H6与SARS-CoV-2的RBD结合的作用位点 ...
虽然SARS-CoV和SARS-CoV-2都利用hACE2进入宿主细胞,但已观察到这两种病毒的RBM存在较高的序列变化和RBM远端发生局部构象重排。这很可能导致一些抗体,特别是靶向SARS-CoV RBM的抗体,在交叉结合和交叉中和SARS-CoV-2时遭遇失败。三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