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su算法,亦被称为大津法或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数学家大津展之(Nobuyuki Otsu)提出的一种图像二值化算法。其主要目的是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仅包含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二值图像,从而简化图像内容,便于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Otsu算法的核心思想在于自适应地选择一个合适的阈值,将图像中的像素分为...
OTSU算法,又被称为最大类间方差法(大津算法),是一种确定阈值的算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展之于1979 年提出的。该方法常用于图像进行二值分割时的自适应阈值计算。 它是按图像的灰度分布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background)和目标(object)两部分。分割的依据是两类之间的间类方差最大,即类别内的差异最小化。 2.OTSU...
OTSU(大津法)是一种确定图像二值化分割阈值的算法,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从大津法的原理上来讲,该方法又称作最大类间方差法,因为按照大津法求得的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分割后,前景与背景图像的类间方差最大(何为类间方差?原理中有介绍)。 OTSU算法也称最大类间差法,有时也称之为大津算法,由大津于1979年...
该算法由日本科学家大津展之(Nobuyuki Otsu)于1979年提出。这个算法看似简单,却与统计分析中的“方差分析”方法有非常深的渊源。我们今天在介绍该算法原理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C#代码来演示它的实现。我们在给灰度做二值化的时候,需要设定一个固定的阈值,我们并没有一个万能的阈值,而QSTU大津法则是根据灰度图像本...
Otsu大津法是基于最大类间方差的阈值选取算法。其原理是通过找到使得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来实现图像的分割。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简单的图像分割任务,其步骤如下: 1.计算图像的灰度直方图,获得各个灰度级下的像素数量。 2.根据像素数量计算各个灰度级的占比。 3.在灰度级范围内循环迭代,计算每个灰度级作为阈值分割后...
otsu 法Otsu方法 一、概述 Otsu方法是一种用于图像阈值分割的经典算法,它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该方法基于图像的灰度直方图,通过最大化类间方差来确定最佳阈值,从而实现图像分割。Otsu方法具有简单、快速、自适应等优点,因此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原理 Otsu方法的原理基于图像的灰度直方图。首先,...
1 最大类间方差法(大津阈值法) 大津法(OTSU)是一种确定图像二值化分割阈值的算法,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从大津法的原理上来讲,该方法又称作最大类间方差法,因为按照大津法求得的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分割后,前景与背景图像的类间方差最大。 它被认为是图像分割中阈值选取的最佳算法,计算简单,不受图像亮度...
1. Otsu算法的基本原理 Otsu算法,也被称为最大类间方差法或大津算法,是由日本学者Nobuyuki Otsu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通过计算使这两部分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来实现图像的二值化。其核心公式为: [ g = \omega_0 \omega_1 (\mu_0 - \mu_...
大津法从原理上来看是一种最大类间方差法,因为使用按照大津法求得的图像分割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后,得到的图像前景和背景的类间方差最大。 OSTU在图像分割领域被广泛的使用,因为其计算简单,不受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影响。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前景两部分。
【摘要】 一、最大类间方差算法简介 最大类间方差算法分割原理 广泛流行的图像分割算法是最大类间方差,又称大津法(OTSU),是日本学者大津展之在1979年提出的。其算法思想是通过最大类间方差准则来选取最优阈值。 ... 一、最大类间方差算法简介 最大类间方差算法分割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