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G2D信号传导的下游细胞毒性效应物可以包括颗粒酶、穿孔素和FasL29,31,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作者的系统中,其中哪些可能介导MHC-I阴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者的表达分析数据显示,颗粒酶B和FasL表达增加(扩展数据图4h,i)在暴露于MHC-i阴性肿瘤的TCR激活的T细胞中,表明脱颗粒可能在抑瘤机制中发挥作用。事实上,与单独...
2、NKG2D的配体与其他NKG2受体不同,NKG2D拥有多种配体,包括人类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A和MICB)和人类UL16结合蛋白(ULBPs,也称为人类RAET1)。NKG2D配体大都为多片段组成的跨膜蛋白,但也有部分RAET1蛋白缺乏跨膜结构,他们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固在细胞膜上。2.1人类MHC-I类链相关分子人类MHC-I类链相关分...
NKG2D信号传导的下游细胞毒性效应物可以包括颗粒酶、穿孔素和FasL29,31,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作者的系统中,其中哪些可能介导MHC-I阴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者的表达分析数据显示,颗粒酶B和FasL表达增加(扩展数据图4h,i)在暴露于MHC-i阴性肿瘤的TCR激活的T细胞中,表明脱颗粒可能在抑瘤机制中发挥作用。事实上,与单独...
NKG2D信号传导的下游细胞毒性效应物可以包括颗粒酶、穿孔素和FasL29,31,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作者的系统中,其中哪些可能介导MHC-I阴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者的表达分析数据显示,颗粒酶B和FasL表达增加(扩展数据图4h,i)在暴露于MHC-i阴性肿瘤的TCR激活的T细胞中,表明脱颗粒可能在抑瘤机制中发挥作用。事实上,与单独...
第一个已知的NKG2DL是由MHC I类链相关基因A和B(MICA和MICB)编码的蛋白质,也分别称为PERB11.1和PERB11.2。这两个基因都位于MHC内,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且等位基因以共显性方式表达。大多数等位基因编码的MICA和MICB蛋白由三个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胞内尾部组成。
2.1人类MHC-I类链相关分子 人类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MHC I类基因区,目前认为在MIC基因7个成员(MICA-MICG)中MICA和MICB能够被转录,而MICC、MICD、MICE和MICG 4个基因均为假基因。MICA和MICB编码区有90%以上的同源序列。MIC分子有a1、a2和a3三个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区和一个羧基...
关键在于,NKG2D受体在CD8 T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识别非经典MHC-I分子如RAE-1和MULT-1,这些分子在肿瘤细胞上被上调,尤其是经治疗后。NKG2D表达在TCR激活后上调,使得CD8 T细胞能在不依赖于抗原匹配的情况下,通过NKG2D-NKG2DL轴识别并杀伤MHC-I阴性肿瘤。体外实验显示,阻断NKG2D会显著减少对MHC-I...
第一个已知的NKG2DL是由MHC I类链相关基因A和B(MICA和MICB)编码的蛋白质,也分别称为PERB11.1和PERB11.2。这两个基因都位于MHC内,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且等位基因以共显性方式表达。大多数等位基因编码的MICA和MICB蛋白由三个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胞内尾部组成。 其余的6个NKG2DL是UL-16结合蛋白(...
NK细胞的杀伤作用不仅需要通过抑制性受体检测转化细胞上的MHC-I分子,还需要通过激活性受体激活NK细胞。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是一组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激活性受体,包括NKp46、NKp30和NKp44。这些受体以及NKG2D和DNAM-1(DNAX辅助分子-1)识别病毒感染或恶性转化细胞表面表达的配体。一些共受体(2B4、NKp80、NTB-A和CD59)...
第一个已知的NKG2DL是由MHC I类链相关基因A和B(MICA和MICB)编码的蛋白质,也分别称为PERB11.1和PERB11.2。这两个基因都位于MHC内,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且等位基因以共显性方式表达。大多数等位基因编码的MICA和MICB蛋白由三个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胞内尾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