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 =1:禁止分片; DF =0:允许分片 MF =1:非最后一片; MF =0:最后一片(或未分片) 片偏移字段占13位:一个IP分组分片封装原IP分组数据的 相对偏移量 片偏移字段以8字节为单位 ip分片过程 假设原IP分组总长度为L,待转发链路的MTU为M 若L>M,且DF=0,则可以/需要分片 分片时每个分片的标识复制原IP分组的...
IP数据报分组分片后,某一个片在原来片中的相对位置,以8B为单位。解决中间分片的位置关系 , 占13bit 除了最后一个分片,每一个分片都是8B的整数倍 这个MTU是1420 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MTU不同 分片2的偏移量是1400B/8=1751400B/8=175 分片3的偏移量2800B/8=3502800B/8=350 IP数据报格式几个字段格式单位...
中间位DF(Don’t Fragment) DF=1, 禁止分片 DF=0,允许分片 最低位MF(More Fragment) MF=1,后面还有分片 MF=0,代表最后一片/没有分片 只有DF=1,MF才有意义 片偏移: 指出较长分组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以8B为单位,除了最后一个分片以外,其他的每个分片长度一定是8B的整数倍 题目要求分片长度...
此时就解析子网掩码,通过子网掩码判断子网号的位数和主机号的位数: 255.255.252.0中的252拆分为11111100,所以前22位是子网号,后10位是主机号。判断出来后就拆分IP地址:180.80.77.55,前两个B不用去管,拆分第三个B:77=>01001101,将前六位分出是010011,如果想要实现广播分组,那么主机号就要全为1,所以将后面的十位...
分片 分片的原因:在网络层,因为要向下层也就是数据链路层传输,而数据链路层帧有最大传输单元(Max Transport Unit MTU)限制,超过这个值就得降数据报分组。 比如以太网的MTU是1500B,PPP(Point to Point Prootocol)的MTU是296B,FDDI(Fiber Distributing Data Interface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MTU是4352,令牌环的MTU...
这要从 TCP/IP 协议说起,互联网使用的是 TCP/IP 协议,其中 IP 协议又是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协议是基于 IP 地址将数据包发送给目的主机,能够让互联网上任何两台主机进行通信。
标识:16 bit,标识一个分组。分片继承原分组的标识号 标志位:3 bit 片偏移:13 bit,一个ip分组分片,来描述相对原分组的偏移量。也就是当前分片的第一个首字节是在原分组中的位置,但是因为只有13 bit,因此单位是8字节。 标志位 分片过程: 分片过程
组播地址格式 子网掩码 早期网络地址采用固定网络位长度的方式,使 IPv4 地址遭到大量浪费。如今网段地址的长度可变,同时也需要一种标识来获取网段地址,以便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转发,这种识别码就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用 32 位的二进制表示...
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 IP 数据报的格式以及分片,IP数据报的格式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
一个I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可能被分片,也可能不被分片。如果被分片,分片后的IP数据报和原来没有分片的IP数据报结构是相同的,即也是由IP头部和IP数据区两个部分组成: 分片后的IP数据报,数据区是原IP数据报数据区的一个连续部分,头部是原IP数据报头部的复制,但与原来未分片的IP数据报头部有两点主要不同:标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