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 =1:禁止分片; DF =0:允许分片 MF =1:非最后一片; MF =0:最后一片(或未分片) 片偏移字段占13位:一个IP分组分片封装原IP分组数据的 相对偏移量 片偏移字段以8字节为单位 ip分片过程 假设原IP分组总长度为L,待转发链路的MTU为M 若L>M,且DF=0,则可以/需要分片 分片时每个分片的标识复制原IP分组的...
IP数据报分组分片后,某一个片在原来片中的相对位置,以8B为单位。解决中间分片的位置关系 , 占13bit 除了最后一个分片,每一个分片都是8B的整数倍 这个MTU是1420 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MTU不同 分片2的偏移量是1400B/8=1751400B/8=175 分片3的偏移量2800B/8=3502800B/8=350 IP数据报格式几个字段格式单位...
中间位DF(Don’t Fragment) DF=1, 禁止分片 DF=0,允许分片 最低位MF(More Fragment) MF=1,后面还有分片 MF=0,代表最后一片/没有分片 只有DF=1,MF才有意义 片偏移: 指出较长分组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以8B为单位,除了最后一个分片以外,其他的每个分片长度一定是8B的整数倍 题目要求分片长度...
如果数据报的长度大于MTU,就可以分片了。至于允许不允许分片,需要看IP数据报首部的标志位。 标识(ID):32~47 共占16位,IP分组的标识(ID),IP协议利用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IP分组加1,作为该分组的标识。 标志位:48~50 占3位,保留位、DF、MF。DF=Don't Fragment,DF=1时,不允许分片;DF=0时,允许分片。M...
这要从 TCP/IP 协议说起,互联网使用的是 TCP/IP 协议,其中 IP 协议又是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协议是基于 IP 地址将数据包发送给目的主机,能够让互联网上任何两台主机进行通信。
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 1.提取目的IP地址 2.是否直接交付 3.特定主机路由 4.检测路由表中有无路径 5.默认路由0.0.0.0 6.丢弃,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总结 以上就是网络层之IP数据报格式、数据报分片、IPv4、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识:16 bit,标识一个分组。分片继承原分组的标识号 标志位:3 bit 片偏移:13 bit,一个ip分组分片,来描述相对原分组的偏移量。也就是当前分片的第一个首字节是在原分组中的位置,但是因为只有13 bit,因此单位是8字节。 标志位 分片过程: 分片过程
组播地址格式 子网掩码 早期网络地址采用固定网络位长度的方式,使 IPv4 地址遭到大量浪费。如今网段地址的长度可变,同时也需要一种标识来获取网段地址,以便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转发,这种识别码就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用 32 位的二进制表示...
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 IP 数据报的格式以及分片,IP数据报的格式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
网络层协议主要有4个: ARP协议 IP协议 最重要 ICMP协议 IGMP协议 IP数据报的格式 IP数据报要是比较大,就需要分隔,分隔后的小单元就是分组 固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