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R语言的ggplot2包创建堆叠柱状图时,有时文本标签的默认顺序可能与预期不同。调整文本标签顺序的关键在于:对因子(factors)的水平(levels)进行重新排序、适当设置图层(layer)的顺序、使用position_stack()调节标签位置。 一、因子水平重排序 在R语言中,堆叠柱状图的层级顺序是根据因子水平(levels)来确定的。如果要...
比如,我的以下代码是画一个分组柱状图: p1<-ggplot(data1, aes(x=指南, y = 比例,fill=共病模式)) + geom_bar(stat="identity",color = "black", position="dodge", size = 0.55, width = 0.7)#绘制条形图 p1 可以看到,2018 CHL 和2017 ACC/AHA两部分柱子其实是按照 “共病模式”(癌症,脑卒中,...
尝试用reorder对两个组内的柱子进行排序: df%>%group_by(Care,variable)%>% summarise(value=mean(value))%>% ggplot(aes(x=reorder(Care,value),y=value,fill=variable))+geom_bar(stat='identity',position = 'dodge') 图中排序失败; 尝试用reorder对不同facet中的柱子进行排序: df%>%group_by(Care,...
其实前面我们在画柱状图时,使用的变量并不规范,当横坐标是离散型变量时,像柱状图这样一根一根柱子这样,x参数接的应该是一个因子型数据,我们直接x=name在这里没显示出什么错误,但是看看如下例子 aa <- data.frame(a=sample(1:7,30,replace=T), b=sample(1:3,30,replace=T))ggplot(aa,aes(x=a)) + geom...
总结之前经常用到的ggplot2::geom_bar()绘制柱状图的用法。 1、基础用法; 2、position=参数:调整两种分组的展示方式; 3、stat=参数:设置频数统计方式; 4、geom_text()添加频数注释; 5、双向柱状图; 6、组内排序; 7、柱状图+误差棒 1、基础用法
•对条形图的柱子进行排序! •如果一个分组有多个观测值,不要使用条形图。即使带有error bars,它会隐藏数据分布的很多信息,这时候考虑箱线图或小提琴更合适。 绘图代码 绘图的背景数据来自于生信小白鱼的R语言绘制分组柱状图示例(链接在文末)。 library(ggplot2) ...
更改柱子的顺序:可以使用geom_bar()函数来绘制柱状图。默认情况下,柱子的顺序是按照数据的顺序绘制的。如果想要改变柱子的顺序,可以通过调整数据的顺序来实现。例如,可以使用arrange()函数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再绘制柱状图。 更改图例的顺序:可以使用scale_color_manual()或scale_fill_manual()函数来手动设置图例的顺序。
1. 单变量排序:在柱状图或箱线图等表示单个变量的图表中,可以使用sort函数对变量进行排序。例如,可以按照柱子的高度或箱线图的中位数对数据进行排序,以便更清楚地展示变量的分布情况。 2. 多变量排序:在散点图或折线图等表示多个变量的图表中,可以使用sort函数对多个变量进行排序。通过将不同变量的排序结果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