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然:“真实在消失”,我不知道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没办法判断。但是,“诗留下真实”,这是肯定的;进一步说,诗还能留下真理,因为诗主要处理个人感受。个人感受都是比较独特的,它不会受历史、社会潮流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影响。保持纯粹和独立性是成为诗人的关键 羊城晚报:您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外诗人有哪...
另一个去处是美国领事馆在金钟设立的图书馆,黄灿然记得,那里有很多外文书和杂志,碰到喜欢的内容,他就复印下来带回去看。正是在那段时光,黄灿然接触到沃尔科特、阿什伯利、布罗茨基……那时候,布罗茨基经常在纽约客发作品,每次读到他的诗,黄灿然就会复印那一页,再剪下方块大小的诗,带回去翻译。90年代中期...
“诗人总是叩问自己的使命,为何写诗?现实中昂首阔步的人实际上就是在向现实低头,而诗人的低头,是为了向自己的胸坎承认他与众不同。”借用其诗歌《游泳池畔的冥想》选段,黄灿然说。翻译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 从1998年到2005年,黄灿然开始关注城市人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思考人生的意义,写诗变得很慢,他所写...
黄灿然,诗人也,亦翻译家也。随着黄灿然翻译的诗与诗学随笔,逐步成为汉诗和汉语的重要营养,其诗人之名,渐为翻译家之名所掩。 不可否认,黄灿然的诗,确曾受过外国诗——尤其是英诗——的影响。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英诗,其克制而精确的叙事传统,从哈代(Thomas Hardy),到奥登(Wystan Hugh Auden),到拉金(Philip Lark...
2022年8月,黄灿然最新诗集《黄灿然的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诗集收入作者1990年代以来,各个重要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自我认可度较高的作品180余首。其中半数以上为作者第一次结集的珍藏作品,而近年创作的作品比重也相当高。通过这近三十年来创作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创作历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局部的...
2014年夏天,诗人黄灿然离开香港,迁居深圳洞背村。在乡村郊野,他专注翻译和写诗,爱着山海之间万事万物。2022年8月,《黄灿然的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最后一部分为“洞背集(2014-2016)”。 黄灿然不久前又经历了一次搬家。 2022年4月到大鹏坪山仔村,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居附近探寻适合走路和遛狗的山路。这...
几年前,诗人黄灿然村居在靠海的洞背村,后来又搬到了这座七娘山下的村庄。我们抵达时天色完全漆黑,走下车立刻感受到一股早春的凉意袭满全身。村里很安静,几乎什么都看不清,只闻到一种莫名的植物散发着沁人的气息。偶尔从树丛里闪出两只野猫,也只是好奇看着我们,然后保持礼貌的沉默。乡村的夜非常简洁,在这里...
许多人谈及黄灿然诗歌则多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认为前期创作好,有人则盛赞后期作品。但是作为诗人的黄灿然有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黄前期很多诗歌尚处于摸索阶段,以及确立个性时期,因此一些诗歌确实精彩,但是如仔细观察,那种近乎内省的灵魂式的写作已经形成,甚至已经有了那种后期“看”的姿态和内心的态度,我称之为“灵...
翻译家黄灿然: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就是翻译这本书 文/黄灿然 近日,诺贝尔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再版。继2017年版之后,2021版中,译者黄灿然进行了修订。黄灿然是当代翻译界成果累累的翻译家,2015年,年度春风悦读榜·博库奖颁给了他翻译的《小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