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
文脉华章|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4年12月5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和中国木拱桥传...
非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根脉。非遗传承人,是这根脉上最活跃的细胞。23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上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代表授牌,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颁发奖章、证书。满怀对非遗事业的赤诚之心,他们矢志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今年是我国...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文旅部非遗司司长王晨阳调研非遗工作 教育部长江学者宁强教授同北京国优文化艺术中心理事会全面战略合作 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宁强博士画家创立敦煌学新禅画派,诠释敦煌艺术精神。 新年联欢会 “非遗人之家”上线试运行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非遗人之家”上线试运行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保护传...
保护传承的“中国方案” 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10届会议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成功当选2024—2028年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这也是中国第四次担此重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
创新传承方式:鼓励民俗文化的应时创新,融入现代元素。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让民俗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焕发新的活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永远流传下去。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共有183个缔约国。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