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的有关机关 第4 条: 缔约国大会 1. 兹建立缔约国大会,下称“大会”。大会为本公约的最高权力机关。2. 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常会。如若它作出此类决定或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或至少三分之一的缔约国提出要求,可举行特别会议。3. 大会应通过自己的议事规则。第5 条: 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是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非遗从一个陌生的外来概念变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在全国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华文化,我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
近年来,教科文组织积极探索非遗与跨领域议题的关系,以及《公约》与其他公约协同联动的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平构建等方面呈现出巨大潜力和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9年以来,在《公约》框架下实施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能力建设战略”。该战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工作最为显著的成就...
《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努力与承诺。公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于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并确保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表达方式能够与当代社会相融合...
今年是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非遗从一个陌生的外来概念变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在全国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华文化,我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
从民族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样魅力熠熠生彩;从2003年到2023年,文化因保护而传承,因传承而闪耀。 于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20周年。中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缔约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公约》义务,在不断深化对《公约》精神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许多中国经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的一项重要国际公约,旨在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回应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和危机。本文将从公约的背景、内容、实施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约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