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踏莎行秦观①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
C项,“‘楼台’‘津渡’‘桃源’都是清冷孤寂生活的象征”错误,“楼台”“津渡”“桃源”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即“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才象征生活的清冷孤寂。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春寒料峭,杜鹃悲啼,斜阳渐...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 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 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 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 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的“孤”“闭”等词,意蕴丰富:本来现在寄身的馆舍,无所谓孤独与热闹之分,但是在词人看来却是孤独的;“闭”则指的是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独自一人屈身馆舍不出。这些感触和行为的背后,不仅因词人遭际难堪,也有身处异乡漂泊无助的因素。 “驿寄梅花”几句,承上阕的“闭”...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以“可堪”二字领起“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凄冷之感,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这首词是秦观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被贬郴州所作。①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绍圣三年,词人被贬徙郴州。本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当时寓居郴州旅舍。②幸自:本自,本来是。小题1: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