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杜鹃声里斜阳暮”中“杜鹃”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通常表现的感情是2.“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表达效果是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雾失”二句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B.“可...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驿(yì),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暮春时候,当时作者被贬谪郴州,住在郴州旅舍。有的版本在这个词调下有题目“郴州旅舍”。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前途渺茫的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首先,本词是在词人连连被贬、官爵俸禄一无所有的背景下所创作的,可想词人内心抑郁悲凄。再具体分析本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本词大约写于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 。 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词虽然是在写贬谪的凄苦与悲凉,但整体上词调没有太大的变化。词中的典故运用,对仗写得都十分精彩,甚至连这份处于人生低谷期的心境都是带着些许凄伤和...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