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台已经历过超过五十次降半旗的仪式,其中有33次是为了纪念逝世的本国重要领导人。 降半旗的传统根源 降半旗,又被称为“下半旗”,通常指涉一种特殊的国家行为。当遭遇到国家重要人物的离世、重大不幸事件或其他需要表达哀思的场合时,人们常常会目睹国旗从通常飘...
1976年9月9日,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七次降半旗致哀。这也是一年内第三次为中国人降半旗。这次降半旗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而让联合国降半旗的这个人,不仅是中国人民爱戴的领袖,也是全世界人民极为尊重的伟人,他就是毛主席。毛主席逝世仅10天,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国家元首向我国政府发来吊唁电。
《国旗法》实施前享受降半旗哀荣的领导人有21人,他们分别是:任弼时(1950)、罗荣桓(1963)、谢富治(1972)、何香凝(1972)、邓子恢(1972)、李富春(1975)、董必武(1975)、康 生(1975)、周恩来(1976)、朱 德(1976)、毛泽东(1976)、郭沫若(1978)、罗瑞卿(1978)、苏振华(1979)、刘少奇(1980)、宋庆龄(1981)、廖承...
自《联合国宪章》签订的1945年以来,联合国共降半旗17次,这其中就有6次是向中国人致哀,按逝世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话,依次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宋庆龄、邓小平和杜照宇,这六位中前五位都是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第一位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76年的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辞世,按照联合国规定,如果在得知...
降半旗的由来 降半旗的传统,最早起源于英国民间。在400多年前的1612年,一艘英国船只航行于北美大陆前往太平洋探索的航道上时,船长不幸于途中离世。在船只返回到英国伦敦时,船员便在船只桅杆上悬挂半旗,向泰晤士河两岸的人们示意旗子顶端的“空缺”。后来,这种做法被人们借鉴,并被英国政府采纳,作为英国官方纪念重要...
2010年,为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降半旗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大地震,共造成2698人遇难。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于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机构向遇难同胞降半旗致哀。2010年,为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降半旗 2010年8月7日22时,...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正是对他的勤俭节约,绝不以公谋私的风范以及这种广阔意义的父爱的高度肯定才决定为非国家元首的他降半旗一天。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真正"的领袖。极少有人像他这样真的做到全身心为了国家,做一个"平民总理",甚至很多衣食住行都比不上一个真正的"平民"。瓦尔德海姆想象不到,世上竟有...
从此刻起,他不仅是令质疑者哑口无言的存在,更是让联合国为之降半旗的中国人中的首位,这段历史书写的不仅仅是一种尊重,更是情感的流淌和缅怀。【第二位 伟大的朱总司令】在周总理离世后的半年阴霾尚未散去之际,即一九七六年七月六日,悲讯再度降临至中华大地。朱总司令,那位被尊崇的伟大领袖,生命之火熄...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我国曾被联合国降半旗以示哀悼的六位杰出人物。一、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这一天标志着他担任总理的第二十七个年头,那个曾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年轻人,如今已显得满脸风霜。在那些岁月里,周总理勤勤恳恳,四处奔走,为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没...
在6次联合国为中国人降半旗中,只有这一位女性。她就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也是致力于为近代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遗憾的是孙中山先生并未看到中国蒸蒸日上的景象。他的爱人宋庆龄女士与他兴趣相投,在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