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心得感悟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 思念的昨天 道德经第二十章感悟 等风来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非一非二) 曲则全,枉则直,...
我唯独与众不同,而贵于守道。这一章我觉得难度还是挺大的,同一句话,解释众说不一。我觉得有一种破解思路,道德经多数都在描述两个极端,有和无,难和易,刚和柔等,尤其阐述过度的危害。顺着这个思路,这篇文章开篇两句话讲述的就是"过度"。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唯诺诺:谦虚过头了,就会显得唯唯诺...
关于这一章 很多的版本引用都有所不同 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的解读都不一样 总之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既然圣人都认为“荒兮其未央哉!”我也就不引用别人的解读 非要证明别人是错的 自己是对的 何况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 解读《道德经》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这就像是欣赏名画 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
《道德经》第二十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众人与得道之人的状态对比,通过一系列的反差描绘,展示了得道者内心的宁静、超脱与世俗的繁华、喧嚣形成的鲜明对比。以下是我对这一章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这一章让我深刻体会到“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的哲学意味。应诺和斥责,善与恶,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在道的层面或许并没有那...
第二十一章的《道德经》令人陷入深思。这章提到的"孔德"似乎指的是那些具有卓越德行和品质的人,而他们的道德观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这章中用了很多模糊、微弱、朦胧等词语来描述道的本质,似乎在暗示,道并不是一个清晰可见的实体,而更像是一种感知,一种存在于宇宙和自然之中的力量。这使我想起了历史上...
从《道德经》的第二十一章中,写道德经的老子描述了一种大气象,即一种浩浩荡荡的生命、生活奇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事物和景象,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而是经历过长时间的历史长河的冲刷与洗礼,才形成我们现如今看到的这些景象。有,是从无中而来,经历时间的孕育,无中生有,生生不息。人类和...
道德经讲解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句。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