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
《道德经》第二十章:无为而治,天下自安 【原文】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译文】 用中正...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如下: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
《感悟〈道德经·第二十章〉》《道德经·第二十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人性的本质。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思考人生的真谛。“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因为应诺和呵斥、美好和丑恶之间,并没有...
道德经·第二十章【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
道德经上一章 老子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独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婴儿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⒂,而我独若遗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⒅,我独...
【正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
修道人独自淡薄恬静,没有任何恐惧: 修道之人的最佳状态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软弱无欲,婴儿没有欲念,没有自我,故而漫不经心,自由自在。 大家都追求很多,但都是多余的,唯独修道之人好像一直在丢弃。 修道之人看似混混沌沌,保持着愚人的心态。 一般的人看似聪明,修道之人看似糊涂; 一般的人看似见解很深,修道之人则...
第二十章 独顽似鄙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②哉!众人熙熙③,如享太牢④,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⑤,如婴儿之未孩⑥,傫傫兮⑦,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⑧。我愚人...
在本章,老子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述了自己的人生境界,这章内容和其余各章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其他各章内容意在直接告诫统治者应当怎么做的话,本章内容则通过用诗一般语言来宣告老子本人的精神境界。从间接视角来看,老子应该也有希望统治者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