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欲”,并不是要消除自然的本能,而是消解贪欲的扩张。 本章还蕴涵了老子对于物欲文明的批评。 严复说,虚其心所以受道,实其腹所以为我,弱其志所以从理而无所撄(yīnɡ触犯),强其骨所以自立而干事。
三由于世人多迷于俗,溺于情,陷于私,囿于习,惑于智,更由于大道久隐,千古以来,老子蒙尘受垢,或贬之于地,或捧之于天,俱失老子的真面目,俱非《道德经》本旨。凡此种种,是以老子有“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七十章)的浩叹!善为道者,须知身犹国也,治身治世,本无二道,而身为国之本,...
第三章 圣人之治[道德经通行本原文](王弼注本)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①尚:推崇。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
《道德经》第3章原文、译文 [原文]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重用贤能人才(避免出现特权阶层及派系之争),以使人民不想争权夺利;不提高难得货物的价格,以使人民不...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解释 1.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哎呀,这说的啥意思呢?咱来举个例子哈,就好比一个班级里,老师不特别...
道德经·第三章【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
原文:“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语译: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经典释义:本章老子指出:导致社会混乱的三大灾祸,就是崇尚贤能、珍视难得之货、见到能引起欲望的东西。...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1.尚贤:尊崇有才能的人。2.争:争名夺利。3.贵:稀有,珍贵。文中是重视的意思。4.货: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