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第三十章:物壮则老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
道德经·第三十章【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译文 依照“道”的规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做事才有回...
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道德经》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义。他指出老聃是柱下史,对故事了如指掌,总结了《金版》和《六韬》的精髓,写下了五千言以供后世阴谋家参考。然而,当代学者张松如认为在八十一章中,只有本章、下章和六十九章直接谈到了兵事,讲哲理的章节不超过十章。因此,《道德经》并不是一本兵书,从...
道德经·第三十章 【正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以道佐人主者 解释:以道辅佐国君者(我觉得这里特指圣人)。
《道德经》原文 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 流矢与飞鸟 解读《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及译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译文]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 《道德经》全文(翻译 ) --8 "道德"又可以分开来说成"道"和"德",代表着...
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讲到用兵问题,因此历来都有学者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例如,唐代王真曾说,五千之言,...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遵循“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会依靠武力来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的行为必然会得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