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三不易也。 涉兹五失本,三不易,译梵为秦,讵可不慎乎?” (注:马祖毅的引文中用的是“梵”而不是“胡”。) 理解:(参教材P11) 补充:曹明伦在《“五失本”乃佛经翻译之指导原则——重读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一文中列出了对这一翻译思想理解的四种意见,六种说法: “道安的意思是,翻译梵文经典,...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理论系统阐述了佛经翻译中遇到的难题。他认为佛经翻译在物种情况下会失去其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不易,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所谓“五失本”即:1、佛经是梵语,其词序在我们看来是完全颠倒的,汉译时被强行改从了汉语语法;2、经文质朴无华而汉语辞藻华丽,追求文采,为了迎合广大读者,译文有了...
道安译论——“五失本,三不易”之解读中国也由教育2011年第26期DOI编码:10.39696.issn.1007-0079.2011.26.099道安译论"五失本,三不易"之解读陈莲莲摘要:道安是一位翻译理论家,在佛经翻译理论方面贡献杰出,着有大量关于翻译译论的序,并提出了着名的"五失本,三不易"之说.在此,借助对"五失本,三不易"之说的再解读...
安公论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五失本者:(一)谓句法倒装。(二)谓好用文言。(三)谓删去反复咏叹之语。(四)谓去一段落中解释之语。(五)谓删去后段覆牒前段之语。三不易者:(一)谓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二)谓佛智悬隔,契合实难。(三)谓去古久远,无从询证。后世谈译学者,咸征引焉。要之翻译...
公元383年,道安在自己创作的《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道安在“五失本”中详细论述了将梵文佛经翻译为汉文的过程中出现的翻译现象,他认为在五种情况下汉译经典会丧失梵本本来的面貌并解释了原因;在“三不易”中,道安又从社会时代、读者受众以及译者方面谈到了三种情况...
(4)原典经文中,常附有解释说明性的文字,汉泽时若被任意删除,同样会失去原典的文本特征。(5)佛经有自己独特的语体,它在说完一事再接叙它事之时,常有重述前文的情形,汉译时多省略重覆的部分,所以会失去原文的语体特征。所谓“三不易”,即译经的时候有三种不容易的情况:(1)佛经是依当时的情况而说的,而今时...
道安的翻译思想从对佛经翻译中的“文质”关系的讨论,到“五失本、三不易”、“案本而传”、“葡萄酒被水”等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与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对“五失本”的认识应当结合道安本人的语言实际、翻译活动以及他的翻译思想演化来进行理解,只有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考证去解读分析,从而丰富我国的古代翻译...
道安的翻译思想从对佛经翻译中的“文质”关系的讨论,到“五失本、三不易”、“案本而传”、“葡萄酒被水”等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与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对“五失本”的认识应当结合道安本人的语言实际、翻译活动以及他的翻译思想演化来进行理解,只有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考证去解读分析,从而丰富我国的古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