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是: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几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资料扩展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意思是: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 释义 · "道":引导,教导。 · "之":代词,指百姓。 · "以":用。 · "德":道德,指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 "齐":同化,感化。 · "礼":礼制,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行为准则。 原文及出处 《论语·为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饬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羞耻之心;而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有了归服之心。 其中,“道”通“导”,意为引导;“齐”意为整治、约束;“格”意为纠正、匡正,这里指人心归服。这句话强调了道德教育和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解释: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懂得廉洁是非,而且有归服之心。©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意思是说,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儒家看来,用礼乐文化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谈谈你对“行己有耻”的理解。(6分...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整齐、约束。格:格正、纠正。如果以高尚的品德来治理国家,并用礼法来约束人们,那样人们就会懂得廉耻,并纠正自己的行为。心得总结:本篇孔子继续强化其以德理政的思想,指出以政令、刑罚来治理百姓,虽然使得百姓一时因害怕而免于犯罪,但是无法达到长治久安,只有通过道德感召...
【原文】2.3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饬民众,百姓只会让自己免于刑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去引导百姓,用礼...
意思是: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出处:《论语·为政篇》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强权手段、法制禁令来管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了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
①道.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引导的意思,一说是领导、治理,与“道千乘之国”的“道”相同。此从后解。 ②免:免罪、免刑、免祸。 ③格:纠正。 【翻译】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
三、解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指用道德和礼仪来治理国家。这种治理方式强调的是自觉性和内在的道德约束。在道德和礼仪的感召下,民众会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内心有耻感,对自己的行为有要求。这种治理方式有利于培养民众的道德观念和自觉性,使社会风气更加和谐。 四、比较两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