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辅行诀》为陶弘景收集经典的中医方剂,以道家思想重新整理,以五脏补泻原理编写成此书。其中有许多方剂都来自现已失传的《汤液经法》一书。 据说此书原是于1907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发现许多古书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圆籙装箱,准备运回法国时,王道士受人所托,随意抽出一卷医书暗藏,此卷即《辅行诀...
地黄切、王瓜根切,各三两,苦酒一升,甘草炙薤白各四两,干姜二两,切;右六味,以苦酒合井(《传承集》注:井:原抄本“井”字略似“并”字。)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陶云: 经云: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设。 今所录者,...
首先,1918年,张大昌祖先张偓南从一个道士手中购买到“轴书”《辅行诀》本身就很可能是一个抄本!《辅行诀》的原本应该是书册的形式。而且,从南北朝到1918年,毕竟经历了一千多年,《辅行诀》原本是难以保存这么久的。其次,“轴书”《辅行诀》又毁于“文革”之浩祸,而我们现在能读到的《辅行诀》,是...
6、“补+泻”模式、“泻+补”模式的两脏复方还可以有25首——《辅行诀》没有。7、“救诸劳损”五脏补汤5首;8、“开五窍通五脏”救急方5首。以上合计60首——这应该是伊尹经方五脏补泻汤的基本组成。特别思考:作为君主之官之心脏的小大补泻汤《辅行诀》中共有4首,可能还有1首(“补+泻”复方)没有...
《辅行诀》中补肝的方法有区别,《辅行诀》直接用肝味的主药直接补,而杂病例中是间接 补,通过金气不行,使克制肝的力量减弱,而使肝气旺盛,先认同陶弘景所说,则对仲景杂病例中的治法,可认为是对《汤液经法》的一种发展,除了直接补肝的方 法之外还有五行循...
道家茅山派创始人陶弘景有本著作从敦煌石窟中保存流传下来,叫《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为学习笔记。 一、修行为什么要懂医药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
张大昌先生认为,药物五味的五行体用配属,是《辅行诀》的理论骨架。五脏各自的体味和用味和合的结果,形成了质的改变,即是“化味”。五味的合化有五种,即辛酸化甘,苦咸化酸,甘辛化苦,咸酸化辛,和苦甘化咸。五脏相生者,母之用味与子之体味相合,不合化为新的味,仍是两种原味的混合,它们也有五种形式,它们是...
一、各脏大补汤,一方共七味药,使用《辅行诀》中之“用味”。例如,大补肝汤各味药之五行属性如下:1、桂枝:木之木。2、干姜:木之火。3、五味子:金之水。4、大枣:土之木。5、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火之火。6、旋覆花:火之土 7、竹叶:水之木 大补肝汤七味药重新排序后,其五行...
外感病,即辅行诀讲的“天行”、“时恙”,包括黄帝内经讲的“热病”、张仲景讲的“伤寒”等,用二旦四神汤。笔者在《辅行诀伊尹经方体系的分层推衍规律-五脏补泻汤》一文中推论过,五脏补泻汤及其衍化出来的复方经方应有60首。依理而推,二旦四神汤及其衍化出来的复方经方也应有60首。但《辅行诀》只抄录了...
二、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学术思想和成就 陶弘景的《辅行诀》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著作,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汤液经法图 首先,《辅行诀》是对《汤液经法》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汤液经法》是东汉时期的医学经典,陶弘景在《辅行诀》中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