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完成各题。自题金山画像①【宋】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②。【注释】①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②黄州惠州儋州:苏
甲文“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意思是:寂静无欲的心,就像已燃成灰烬的木头;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舟。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这里体现了作者被贬到黄州、惠州和儋州,反映出作者仕途的坎坷,漂泊流徙的酸楚,但是诗人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也...
这句诗是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中的句子,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未成的感慨,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在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和儋州。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探析 诗句的出处与背景介绍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译文: 寂静无欲的心,就像已燃成灰烬的木头;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舟。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注释: 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
否则,便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折磨这位内心强大、身无分文、精神高贵的东坡先生了。 60岁的苏东坡,要再次跨越1500里路,从惠州赶往海南。 两个孝顺的儿子再次陪他前往,先到达广州,再由苏过一人陪老父亲到海南生活。他们坐船到达广西,从雷州渡海。 一到雷州,就听说弟弟子由也由高安被贬至雷州,在滕州这老哥俩相遇了。
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知背景】诗人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dan)州。在这三个地方,诗人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是诗人自己题写在(李公麟在金山寺所作苏轼的)画像上的一首诗。【悟情感】诗句内容第一...
(十八)自题金山画像琅琊溪[北宋]苏轼[北宋]欧阳修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①。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释】①槎(chá):用竹木编成的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认识贬谪文化的代表人物 A.韩愈:因京畿大旱,上奏要求停征赋税...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苏轼能够成为宋代文学乃至宋代文化的典范,除了天赋才情与个人努力,与他一生三黜的人生经历不无关联。黄州、惠州、儋州时期,既是他一生的苦难期,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可以充分反映出苏轼自身的心性变化及其文学成就。 乌台诗案的...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写下了这样一首自嘲句诗。回首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他年轻时,也曾年少轻狂,激昂文字,以天下兴衰为己任。劫后余生,他才明白,人这一生,当有所为,也有所不...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翻译:我心如灰,身似枯槁之木,漂泊无依如那无锚之舟。问你生平都建立了何许功业,黄州、惠州和儋州。#苏轼诗歌 #中国文化 #古诗词 #金句 发布于 2025-01-02 08:13・IP 属地云南 赞同 分享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