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初春【清】徐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这首词是女词人怀着无限眷恋和凄婉为故国唱出的挽歌。“夕阳一片江流去”一句把那国破家亡、容身无地的迷惘悲慨之情融入眼前的江上日暮...
轮到寇准饮酒作诗了,寇准望着丰茂鲜嫩的水草,想起了韩翃的“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立即有了灵感,写下了一首词: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相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词写得也是离愁,写出了一个痴...
踏莎行含义解释 踏莎行 [ tà suō xíng ] ⒈ 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⒉ 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
踏莎行 [ tà suō xí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à suō xíng ] 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 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
第1名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写的是“离人之思”。上阕写远行之人,人在旅途,漂泊无际,满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下阕写居家远望之人,...
踏莎行作者:武陵樵子内容简介:秋深露白,木叶萧萧,一声悲唳惟过长空,西风卷起漫空黄尘,冀南大名府郊外官道旁两行垂柳,无复当日的翠拂行人,垂烟滴绿情景,秃条儿尽自迎风摇曳更凭添了几分萧瑟气氛。拂晓时分,道上现出一伙镖局人物,似是兴高采烈,连夜赶路,昨晚并未打尖模样,喧笑不绝。遥随镖局一行的只见是一只...
踏莎行:莎,容易错读成 shā,正确读音:suō。踏草是唐束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代表作有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相关诗词:
踏莎行:莎,容易错读成 shā,正确读音:suō。踏草是唐束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代表作有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相关诗词: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雨霁:雨过天晴。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玉笼:玉饰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词见《龙川集》,亦名《转调踏莎行》。每段上四句与曾词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减一字异。 宋人精于音律,凡遇旧腔,往往随意增损,自成新声。如元人度曲,或借宋人词调,偷声添字,名为“过曲”者,其源实出于此。